第(2/3)页 秋雨依旧淅淅沥沥。 街巷两旁的槐树树叶已泛黄,有秋风忽来,便有几片枯黄的树叶如蝴蝶一般的飞落了下来。 车队就走在这街巷里。 就在许多人的注视下,在那位县令安排的捕快的护送下出了开化成,继续向北。 何晓峰坐着打盹,白少秋坐着打坐。 又是一天枯燥的行程,不过对于白少秋而言这也算不得什么。 他希望能在入京都之前将这该死的内力练出那么一丝来! 老余说,只要丹田里有了第一丝内力,这便踏入了武道的第一道门槛。 尤其是他修炼的还是无上道院的《无上练气诀》!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有了第一丝内力,你的内力将生生不息! 但途中魏公公却还是说了。 “你要练出内力着实有些难度,内力这个东西它并不是谁练都能练出来的。” “内力这个东西,它也需要天赋!” 这话有道理,不然漫天都是人在飞。 魏公公又说天下武者分三种。 一种是得一法诀,观之即入道! 这种人就是武道天赋极高的人,这样的人若是再勤奋一些,他们的成就至少在二品上。 第二种人是熟读法诀,勤学苦练,耗时数年甚至数十年终于在丹田中练出了些许内力……这属于愚钝,但终究还是练了出来。 这种人在武道上的造诣绝不会高,能破三品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江湖中最多的武者就属于这种人。 这便是大家所公认的练武要趁早的原因—— 一个人从三岁孩童时候就开始练气,他花十年入武道也才十三岁。 可你白少秋十八岁了才开始练……这话魏公公没说,但白少秋懂。 魏公公那时看着他的眼里有些许怜悯,因为他并没有观之入道,他只是依靠着勤奋。 关键是这东西勤奋之后不一定就能有收获。 用魏公公的说法是……练气者十,练成者一! 就像读书一样。 天下读书人巨,可文渊阁高四层,三百年了,三层楼上只有画像六张。 第四层……一个没有! 在魏公公看来,白少秋这时候花如此之多的时间练武,这实在不是个明智之举。 倘若他将这练气的时间花在读书著书上,他的画像一定是能入三层楼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