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二龙山,如同一个不和谐的楔子,牢牢嵌在梁山势力范围的西北边缘。它地处青州西北,山势虽不如梁山泊般浩渺,却险峻异常,易守难攻。其西南毗邻孔明、孔亮占据的白虎山,东南遥望与梁山结盟的桃花山李忠部,更关键的是,它的北面紧靠着河北大名府地界,向西则可经平坦官道直趋东京汴梁——虽然中间尚隔着数个州府,但其地理位置,无疑扼守着山东通往河北、京畿的一条重要通道。 正因为其位置关键,这二龙山却成了梁山及其盟友商贸网络中的一个顽固“堵点”。大寨主“金眼虎”邓龙及其麾下,并未参与去年的绿林大会,对梁山倡导的“维护商道、共谋发展”的盟约嗤之以鼻。教师栾廷玉因祝家庄之败,对梁山心怀芥蒂,更不可能主动交好。他们依旧奉行着传统的山寨生存法则,时常下山劫掠,尤其是对那些试图通过二龙山附近区域、前往河北或东京的商队,更是视为肥羊。这使得许多商队不得不绕行远路,不仅增加了成本和时间,也带来了更多不确定的风险。打通或解决二龙山这个梗阻,已成为梁山进一步拓展商贸、巩固区域影响力的潜在课题。 …… 祝家庄议事厅内,气氛庄重而微妙。宿元景得到了朝廷“准奏”并许他“便宜行事”的回复,心中稍定,再次与王伦及其核心团队会面。此次,王伦身边坐着兵马总管林冲、负责情报与对外的朱贵、掌管扈家庄及部分屯田事务的扈成、总揽李家庄商贸及部分工坊的李应,以及内政大总管曹正。这阵容,清晰表明了梁山对此番“细节谈判”的重视。 宿元景首先宣读了朝廷的“恩典”——正式任命王伦为郓城县知县,承认其对郓城县及梁山泊的治理权。然而,他随即话锋一转,提出了朝廷的“要求”或者说“限制”。 “王知县,”宿元景换上了官称,试图营造正式氛围,“朝廷天恩浩荡,许你治理一方。然,既为朝廷命官,便需守朝廷法度。其一,辖区需明确,当仅限于郓城县全境及梁山泊水寨,不得再行扩张,侵扰邻境。” 王伦微微颔首,不置可否。 宿元景继续道:“其二,既是地方官吏,拥兵自重恐惹非议。梁山军队,需大幅裁减,总人数……不得超过一万之数,以示归顺诚意,安朝廷之心。” 此言一出,林冲眉头微蹙,但见王伦神色不变,便按捺不语。 “其三,”宿元景看着王伦,“既享朝廷俸禄(象征性),治下之民亦为皇宋子民,理当缴纳赋税。需按郓城县旧制,逐年上缴钱粮税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