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几天,谈婚论嫁的家庭特别多。 尤三叔这个二婚头都成了婚恋市场上的香饽饽,他也抽到了一号山头山脚上的一个四合院。 在大伯家长大的尤小娘子,也跟着她亲爹搬回了新家。 最舍不得她的还是家里的三娘,这个小不点就是她一点点养大的。 三岁,正是可爱的时候。 尤阿娘看着自家蔫蔫儿的小妾,劝道: “都在同一个山头住着,下山也就半小时而已。今后想她了,你就让她回来住几日。再过十几日,她的新阿娘就要进门了,还不得让人家母女俩亲香亲香啊?” 三娘叹了一口气:“娃他三叔娶的新媳妇也才十三岁呢,自己都是个孩子,怎能照顾好三岁的孩子?” “都是从这个年纪过来的,就是因为不懂,才让她和孩子多处处。” 尤阿娘倒不是心大,如今她闺女、她男人在仙居城的地位就不用说了。 全城女婿最热门的人选,第一列的是她生的三个儿子。 孩子他三叔,也在受欢迎的前几位。 无父无母、有房有工作。 他给难产媳妇儿守节的这三年,在所有人眼中已经是个极为重情的汉子。 要不是新媳妇儿是他自己挑的,作为大嫂的尤阿娘得被族里的媳妇子们给烦死。 新人们赶上了这一波领证的热潮。 就连已婚的妇人们,对这个热闹也很愿意凑。 神女说了,只要有这个结婚证在,婆家就不敢明目张胆的欺负她们。 总之,有结婚证后就有衙门撑腰。 九成九的男人倒也不惧。 他们更热衷于衙门公务员的选拔考试。 还有就是研究在集体单位做工划算,还是做自由职业者更能挣公分。 海达雅克部落却是早他们一步行动了起来。 头人在给即将出发海捕的族人们做最后的交待,让他们只抓上岸后还能活的海味。 他们附近的红树林中,就有一种比人脑袋还大的大青蟹,异常生猛。 虽然青蟹的肉比不上鱼类多,味道却是极其鲜美的。 还有几百人,被派去砍油棕果了。 油棕果,一棵树上割下了的果子就有几十斤。 可比下海抓鱼,或去泥里抓青蟹容易多了。 而且,他们比仙居城的人对这片海岛东北角更熟悉。 仅一个上午,头人家就堆起了一座橙红色的油棕果小山。 等到海捕和抓蟹的族人们归家,他们几乎都把家中能装东西的大筐小框,都用上了。 浩浩荡荡过了桥,往十里长街而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