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家道虽中落,但邓艾从小有大志。十二岁时,读到已故太丘长陈寔碑文中的两句“文为世范,行为士则”,欣然向慕,于是自己命名为邓范,字士则。后来,因宗族中有与他名字相同者,遂改名邓艾。 在屯田民中,有才学的人很少,长大后的邓艾凭其才学被推荐为典农都尉麾下,担任下级佐吏,此后如有劳绩还可能逐步升迁,这对于出身卑微的人来说。不失为一条改换门庭的进身之路。但因为口吃,典农都尉认为他不适合担任重要职务,便指派他充当做一名看守稻草的小吏。 但出身贫寒的屯田部民想要出人头地谈何容易,邓艾平淡地过了近二十年,总算一步步熬到当上典农功曹,帮助管理屯田。一次,邓艾上洛阳去呈报公事,见到了太尉司马懿。司马懿很赏识他的才能,征召他为太尉府的掾属,后升任尚书郎。 正始(240—249)初年,魏国准备在东南一带进行屯田,积储军粮,对付吴国,因此就派邓艾前往视察。邓艾从陈县、项县、一直巡视到寿春。经过考察,邓艾提出了两项重要建议:第一,开凿河渠,兴修水利,以便灌溉农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疏通漕运;第二,在淮北、淮南实行大规模的军屯。于是,便著《济河论》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司马懿看后非常满意,采纳并实施了邓艾的观点。从正始二年(241年)起,魏国在淮南、淮北广开河道,大举屯田。几年之后,从京都洛阳到寿春,沿途兵屯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出现了一派繁荣富庶的景象。从此,魏国在东南方向的防御力量也大大加强。每有战事,大军便可乘船而下,迅速直达江淮。 可以说,原时空里曹魏政权能在三国中始终保持实力最强,特别是在后期,能够迅速拉开与蜀吴两国的差距,邓艾居功至伟。 邓艾是那种内政能力和军事能力拔尖,政治能力白板的人才。用的好了,是一把快刀;用的不好,反伤己身。 …… 马谡收拢思绪,看着邓艾,恰好后者也在此时汇报完毕,一脸期待望过来。 “唔,不错,你做的非常好!” 邓艾大喜,连连拱手道:“谢大将军夸奖。” 马谡“嗯”了一声,转而问道:“听说你好议军事,每见高山大川,都要在那里勘察地形,指划军营处所,遭别人讥笑也不介意,果有此事?” 邓艾一怔,继而大喜,“回大将军,确有此事。” 即使政治能力再白痴,也知道当一个下属被上司重点关注,甚至连陈年旧事都打探的一清二楚的意义。 不是要被收拾,就是要被升级了。 很显然,这次是后者。 邓艾有理由开心。 马谡无语的看着这个耿直的典农功曹,“我意,鉴于你在此次屯田中表现优异,封你参军将军,随姜维将军伐羌,不知你意下如何?” “谢大将军,谢大将军,下官敢不从命!” 马谡摆摆手,示意将军府属官带邓艾去换身份符节。 把邓艾和姜维搞到一块儿,是他临时冒出来的打算。 他曾听人说,八字不合的人天生就是敌人,哪怕处于同一个阵营,也会是敌人。现在,把这两个冤家弄到一块儿去,姜维在上,邓艾在下,就让姜维好好治一治邓艾吧。 嘿嘿嘿,伯约,不用谢我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