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陪杏儿回娘家-《抗战之临时工》


    第(2/3)页

    穿越过来五年,冯全已经扑到了7个姨太太,临床经验已经极其丰富。其实女人和男人也没什么太大的不同,一样会饿,一样会疲惫,一样会拉屎尿尿放臭屁啥的,就是感情上面普遍比男人丰富一些,有点多愁善感罢了。

    由于担心杏儿睡着感冒啥的,冯全体贴入微的给她盖上自己的棕色大风衣,继续行驶在颠簸不平的土路上。前方的路况逐渐好转,福特轿车已经进入了南京地面。

    ... ...

    福特汽车终于开到了秦淮河北岸,夫子庙旁的贡院西街,老岳父李立忠在前,冯全在幕后,并且扯上了南京国民政府大旗的裕丰粮行已经颇具规模。在粮食行业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的李立忠在收到了冯全5000万大洋的巨额资金后,已经50多岁的他,老夫聊发少年狂,顺势把周围邻居家的院子神马的买下,又在码头处购买了2处仓库。

    实力大增的裕丰粮行在南京市开了88家分店,经营视角已经延伸到了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地区,并且已经生根发芽,向上的发展趋势很是喜人,早已经开始了盈利。

    在竞争激烈的粮食市场,裕丰粮行已经开始了崭露头角,和其他粮行从国内其他地方收购粮食不同,实力雄厚的裕丰粮行收购粮食的目标是旗国还有东南亚的缅甸等小国家。

    钱不缺,人更是很充足。腐朽的满清刚刚灭亡二十余年,华夏又陷入了长时间的军阀混战时期,小日本又不时的浑水摸鱼,整个华夏百业凋敝,直到现在才刚刚有了些许起色,已经步入了黄金十年的发展时期。

    经济刚刚复苏,各个行业用人不多,包括那些有着真才实学的大学毕业生们,也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能够养家糊口的工作,更遑论那些没有文化,只能出大力的可爱农民工了。有限的工作岗位,面对这么多求职人群来说真的有点杯水车薪的赶脚。

    自打冯全和蒋公商量好,由政府教育部出面,招聘300名外贸和金融专业的大学生后,这些为了找工作而焦头烂额的大学生们乐坏了,各种奔走相告,各种喜形于色,呼啦啦的来了1000多人。

    看到这些朝气蓬勃还有些稚嫩的年轻人纷至沓来,已经开始经常接触老外的李立忠时髦的两手一摊,瘦弱的肩膀一耸,“wye?o my god!!肿么酱紫捏?”

    消息传到中条山基地,冯全一句小kiss啦,全部接收。老子穿越前找工作时,可是耳闻目睹过很多无良企业整神马号称招聘储备干部,实际上却是让这些没有神马社会经验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时间用来跑业务,并且还给一点点羞于启齿的底薪。

    老子这么有爱心,整正儿八经的储备干部,工资福利啥的全部华夏最高标准!根据每人的业绩和表现啥的,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给员工们发放各种福利。

    神马“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努力,拼搏,奋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口号到处都是。福利好,工作环境也很不错,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工作起来很是用心,很多人竟然下了班也不回家,自觉主动的选择加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