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撤退-《南明大唐王》
第(2/3)页
不过这些当道而立的堡垒都是些简易的土木结构,若换在之前的时代也许足以将人耗死,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是脆弱的不堪一击。
因为如今有了火器,特别是极为重视造炮技术绍武朝廷,曾经拨给给西营一批火炮的情况下,这些堡垒更是不堪一击。
虽然需要不断的派出军队来侦察伏兵,西营的脚步自然不可能太过于快速,但是堡垒却是并没有起到多大的迟滞效果,至少没有做到夏国相所想的那般在这山川林立的汉中耗死西营。
在没有强大的军队做为支撑的情况下,想要阻挡士气如虹的西营的攻伐,根本就是不一个不现实的情况。
沔县。
一路横冲直撞的西营,在这里终于停了下来,过了沔县,前方就是汉中府的平原地带,再无险可守。
但是这里不同于之前的堡垒,这是一座城池雄关,整个沔县内外,驻扎的清军数量已经超过两万,是一个极其难啃的骨头。
西营被阻挡在些已经有半个多月,无论西营上下如何勇猛,面对着地形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清军,西营的兵力依旧是难以展开,甚至都没有一次攻上过城头。
单单只是清扫城外据险而守的清军,就花了李定国七八日的时间,并且付出的代价也极为的高昂。
随着攻势的不断进行,清军所承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绍武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清军汉八旗与汉中绿营所驻守的镇川镇被李定国重点兵力围攻之下,先行告破,镇川镇一破,整个沔县的防御就立即产生了严重动摇。
在源源不断的西营自镇川镇涌出,大举向新街口镇进攻之后,在后路已经被事实威胁到之后,沔县守军不得不选择放弃坚固的城防,开始大踏步后退。
但是任何当面撤退的军事行动,都是有极高的风险的,更别说是当着李定国这种名将的面进行撤退行为,更是一项风险高的吓人的事情。
擅用伏兵的李定国,再次在周家山镇,以铁一般的事实告诉这些清军,你们最好的办法不是撤退,而是死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