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开战-《南明大唐王》


    第(2/3)页

    更可怕的是,一旦拖到明军主力到来,那剩下的八旗,便是想退也无路可退了。

    “也只能先收拾了这吴三桂了!”

    在印证了多尔衮对于吴三桂这看重不是白来的事实之后,进退两难的阿济格,最终只能咬牙,在心中发狠道。

    多尔衮不仅是表达了对吴三桂的看重和警惕,更是给阿济格指出了吴三桂的致命弱点,那便是吴三桂对于自身实力那病态的看重心态。

    吴三桂是一个拥兵自重起家的军阀,更是从乱世之中摸爬滚打起家的野心家,他深知乱世有兵才是草头王的道理。

    因此,对于吴三桂而言,保存实力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这也是他历次留下同伴应对考虑,自己永远一马当先逃跑的缘故所在。

    这是优点,也更是缺点。

    保存实力让他可以安然度过乱世,但是过于保存实力,也会造就吴军上下都形成一个观念,那便是遇强敌则退的原则。

    这个原则也造就了吴军哪怕一开始势头再猛,却也无法持久的现象,因为军队习惯了欺软怕硬,一旦势头不对,吴军上下都没有强军所必备的韧性。

    虽然吴军甲坚兵利,但却形成了一种进攻、防守皆不足,顺风仗时无可匹敌,逆境战中则是一溃千里的场面。

    这也是历史上三潘之乱时,吴军一开始爆发力无匹,整个江南全部震动,但当清廷反应过来之后,吴军便即再也难以推进半步的原因之一。

    虽然钱粮、人口、军队数量等问题是最重要的原因,但是吴军缺乏韧性也是一个致命的因素。

    因此对于这一仗,阿济格的战略目的也很简单,那便是打疼吴三桂,让他明白再继续战斗下去会得不偿失,那满八旗就可以体面的结束这场本不该打的战争,以最少的损失,赢得全军安然撤退的战略目的。

    但阿济格却是忘了如今的吴三桂已经被逼到了绝路尽头,已经容不得他有丝毫的退缩,否则等待他的必然是万丈悬崖一脚踏空的结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