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奇怪的相士-《关山月明》
第(2/3)页
绕过内湖直达铁塔外,朱红色的院墙两侧延伸而出,黄瓦琉璃扑下,匾额上书佑国寺三字。
施了香钱,入了寺院,往来香客僧侣不绝,面带虔诚。徐莫行方才发觉这寺庙相当之崭新,仿佛没修几年,照理来说铁塔建成距明初也有三百多年了,看来古人也是反复对此重修过。
走过开阔的庭院,穿过接引殿,来到开封铁塔下。看到“佑国寺塔”四个大字,徐莫行不经感叹此塔宏大,约有五十余米高,塔呈八角状十三层,塔尖顶缀一颗葫芦样式铜宝珠。虽然名为铁塔却并非是铁所铸造,周身是由绝缘的琉璃瓦覆盖,以避雷火。瓦片呈铁锈色,故而得名铁塔。铁塔周遭皆是华美的琉璃雕塑,整座铁塔看起来栩栩如生,当是一件艺术品。
自北门旋转而登上塔楼,塔楼布置供奉着诸天神佛,香火不绝,罗汉,菩萨,佛祖等雕刻目不暇接。
徐莫行并不信佛教,但却也被这古时的香火盛行给惊讶到了,古代人普遍迷信对于神鬼之说更是深信不疑。而明初永乐年间又是个佛道并存现象的有趣时代
自古佛道不两立,尊佛就得抑道,扬道就必须灭佛。可明代尤其是明初,对于道教便是尊崇有佳,尤其是有张三丰这尊活神仙,统治者对道教是礼遇有加。可朱棣对于佛教却也不差,这大抵要归功于一个不安于本分的人,一个zao fan天才,道衍和尚,姚广孝。
这个被世人称其为“黑衣宰相”,靖难第一大功臣的怪物。拒绝了朱棣一切的赏赐,连赏赐给族亲之物一并拒绝。白日着朝服上朝,散朝后又换回僧侣之服回到寺院念经诵佛。善权谋,好机断。
顺着琳琅满目的佛教雕刻与壁画上了十三层顶,铁塔每层有三面盲窗与一面明窗。盲窗顾名思义便是虚设的假窗,自低层往上开朝向依次是北,南,西,东。所以十三层开封铁塔美景在十一层却不在十三层,徐莫行如今一来果真真有体会,铁塔本在城东北角,再往北开,除了莽莽原野,再无景致。而十一层明窗却朝西开,极目远眺,包括周王府在内,城内亭台水榭,街坊闹市,开封美景大半尽收眼底。
“哦,原来金威镖行立于北门,难怪碰面极少。”
“这儿是哪儿,西门好像是布政使藩台与臬司衙门。”
徐莫行立于十一层西向明窗前,不住的喃喃道。周围布香的香客对着佛陀雕塑一阵跪拜,嘴中亦是念叨不休,倒显得颇为拥挤。
五十米高处望下,居于城中偏北位置的周王府另有乾坤,竟是双墙。外层有一圈周长九里有余的朱红萧墙,内侧一圈是周长五里的府墙。府墙之内方才是王宫寝殿,布局一如南京紫禁城规制。
徐莫行看的暗叹连连,大感开封之亭台之美,王府之阔时。耳边传来一声“这位小兄弟,可否让小老儿摸摸骨?”
徐莫行转头看去,却是一个布衫打扮约莫六七十岁的老儿,手持着一杆挂布,细长的山羊胡长在肉肉的脸上,眼睛都快被肉挤没了,头上戴着一顶四方平定巾,矮胖矮胖的人站在自己身旁。
徐莫行看着这个相士打扮的老头,心中好奇,难道这古代也有当街算命诓钱的?
那老头见徐莫行不说话,便笑道:“小兄弟,莫要误会小老儿。小老儿可不是为了钱财,我不收取你任何宝钞,只求小兄弟能让我替你观一观骨象。”
徐莫行看着这个道教的观相术的老者为何跑到这佛家之地来,十分不解。
那老者又道:“小老儿观相四十余载,不说是算无遗策,那算是略有小得,目力所及,观人心术,所卜之人,八字,年岁,成就无一不准。只是方才小老儿观察小兄弟你气度不凡,英气凛凛,旁观你半刻竟半分收获,老儿看相四十余载从未遇到此般人,故而好奇想一探究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