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根源-《圣唐时代》
第(2/3)页
父母两人加上四个孩子,可以得到一百五十亩农田,这还是好地,要是稍微不好的农地,还可以得到更多。
内地的人口增长也就因此而迅速的增加着,官府不仅仅是分地,还会分牛分骡马等大型牲口,但是只有使用权限而没有宰杀的权力。
其实大唐的土地结构很简单,只有中原及东部有着广阔的农田,可以连成一片耕种,其他的地方就都是区片化的土地,很难形成大规模种植。
因此,李奇就加快了大片土地的夺取,整个的平原地区基本都已经在大堂的手中,而仅仅中原的粮食产量,就已经占到现在大唐全年粮食产量的二分之一。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土地被纳入大唐的管辖,粮食再也不是制约民众生存的主要问题了。
每家每户的农户,穷其一生都在自己的土地里刨食,都是希望自己的田地有更多的产出,但是这些恶人大部分都不懂得怎么样让土地修养生息。
这就是官府的责任了,官府人用了很多有经验的农人担任农助,就是帮助农民的人,这些人只拿官俸。
他们的责任,就是帮助农人种地,帮助农民怎么制作农家肥料,怎么让土地修养,也指导这些农人怎么深耕土地。
而土地是国家的,是大唐官府的,除了自家居住的房子以外,是不准许侵占耕地的情况发生的,轻则罚款、重则治罪!
活着就是你的土地,家里无人种植之后,就会被收归官府所有,绝不准予民间土地兼并。
李奇知道有多少朝代,都是死于土地兼并,他绝不允许土地兼并在大唐存在。
而大唐的官员只拿俸禄,他们没有多余的、高于别人的待遇,他们都是普通百姓因为自己的踏实肯干,而一步步做到这个位置的。
他们的新官准则第一条,就是要为百姓谋福利,而渐渐多了的官员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不乏哗众取宠之辈!
城镇的形成,就是一些人住在有围墙的城市之中,却是掌控着大量城外的土地,但也是因此,这也就推动了城镇土地的升值。
尤其是粮食产地,李奇就更不准许大宗的土地买卖,洛阳五大仓,而长安就有粮食十座,而汉中五座,成都五座、晋阳五座,夏州五座,这就是大唐现在的底蕴。
每座粮仓从一百万石到五百万石不等,全国的粮食储量就是大唐做大的财富,而人口就是另一个大唐的底蕴。
可以说,大唐的每一个人都是财富,都是不可复制的财富,而人口增多的同时,也是大唐最大的负担。
不只是这些人口生出来就完了,还要有大量的教育和医疗支出,而李奇这些年一直在做这些事情,学子们的学习也好,还是医疗也好,都让民众感到心安。
青海王的归顺,也代表着青海地域新的开始!越是往高原走,大唐在这里修了不少的城堡,什么叫城堡,就是比戍堡更加坚固的城池。
这些城堡都是利用当地的石头加上钢筋水泥修建而成的,这些城堡一般都是修建在交通要道,或是重要的水源地。
这种钢筋水泥建成的城堡,只是从外观看,就是宏伟的很,这些城堡都是均有屯兵和仓储的功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