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求援-《乱世争鸣》


    第(3/3)页

    陈熠表情古怪地说道:“都尉要让咱们这两个屯,骑马出发去寒封求援”

    两名屯长听后大喜过望:“这可是件好事啊!”去了寒封城,送完军情后,他们便可以找个理由不回来了,不用每天再过刀尖舔血地日子了,两名屯长怎能不高兴。

    陈熠放下文书,脸色凝重的说道“听说前几批去求援的士卒,全都下落不明了,否则,你们以为这样的好差事能落到咱们头上吗?”

    两名屯长面面相觑,脸上各自浮现出了担忧的神色,“那陈百将,这该如何是好啊?”

    陈熠叹了口气:“半个时辰后,备好马,只带三天的口粮,甲胄只穿轻甲,持刀出关。”

    “这,短兵轻甲,若是碰到灵兽……”一位屯长纠结着说道。

    “我们是去传递军情,不是去猎杀灵兽,就要不是追着咱们死缠烂打的畜生,大可不必去管。”

    “是”两名屯长领命下去了。

    半个时辰后,通向寒封城那一侧的城门缓缓打开,一队骑兵从里面鱼贯而出。

    看着太阳即将落山,陈熠的心情更是忧虑,“出发!”

    马蹄声四起,尘土飞扬,陈熠的两个屯,总算出发了。

    “大人,黄石这次派出了一百人的兵力,乖乖的,两个屯,说派就派了”,陈熠走的时候没有注意到,林子里有人注视着他们,这些人正是沈人。

    他们与里正那伙人的任务不同,他们主要是拦截黄石的驿卒,不让双方有书信往来,断绝了宏渊与黄石的联系。

    一名与蓝鹚长得相像的男人转过身来:“看来死了十几位驿卒后,这位关都尉终于是坐不住了,传我命令,调五百人围剿这个百人队,剩余士卒继续在原来的位置,等候命令!”

    “是”

    注释:

    骑兵:虽然人类学会骑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久,但直到铁器时代,骑兵在战争中仍不普及,相对无论是冲击任务或者作为射击平台,都主要由战车完成。此时马对战争的主要贡献也主要限于牵引战车。 战车的主要缺点在于较高的成本和对平坦地面的要求,因此其地位逐渐被削落,更多的部落在自己的战争中选择使用战车而不是骑兵,但直到希腊时期,骑兵仍然没有被作为兵种而受到重视。

    中国历史上,大约在春秋战国之交,骑兵作为一个兵种出现在军队,叫做“畴骑”是我国最早的骑兵(见于《韩非子.十过》。西方则以亚历山大大帝於前333年伊蘇斯战役中击败波斯大流士三世为骑兵时代之始。最早则是公元前9世纪亚述人骑马作战,但当时还比较常见以马匹运载士兵(弓兵)到战场徒步作战。

    随著火枪普及和刺刀的出现,由於骑兵的体积较大容易成为目标,因此骑兵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随著步炮协同战术、自动火力的普及化,以及壕沟战术的运用,加上装甲力量开始登上战场,传统的骑兵冲击作战已经失去用途而遭淘汰。在战后至二战以前,各国即大量裁减骑兵,并将原先的骑兵部队逐渐改编为摩托化部队,而保留的骑兵部队也基本不允许进行冲击一类的传统轻骑兵战术(注:只有日军的骑兵操典中仍然保留轻骑兵冲击方面的条目,其他军事强国均已删除),而作为骑马步兵或是一些山地部队、轻步兵、二线部队的快速反应部队和侦察部队使用。二战中著名的“波兰骑兵用马刀抵抗德军坦克”一说,现在史界基本已经认定是纳粹当局的宣传战,作为当时世界军事大国之一的波兰所配备的骑兵是按照骑马步兵编制,配属的前线火炮、伴随火炮、重炮,以及机枪、反坦克器械,以及汽车和轻型装甲车辆等装备远多于其步兵,波军没有理由舍弃火炮和反坦克器材而用马刀去对付坦克。

    在现代,许多国家的军队只保留了少量的骑兵,主要用于执行礼仪、巡逻、警戒等任务。最有代表性的如英国的骑警。有的国家或地区在部队机械化后,在头衔上仍然保留骑兵字样,但是不再是骑乗动物而是改组成装甲或陆军航空兵部队,如台湾地区的“陆军”编有装骑营或空骑旅。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