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吴家有后-《乱世争鸣》
第(3/3)页
而秦国得到的似乎正是孙膑那一脉流传下来的兵法。
这短暂的一生,怕是就要过去了,没能将吴子兵法发扬光大,给祖上蒙羞了……
吴武再次陷入昏迷……
“快快快,再加快一些!你们往北面去,去北太城,你们去那边,你们去那边,剩下的跟我去寒封!”百将陈熠正催促道,他身后的百名骑兵开始分列队形,向着不同的方向跑去。
从关内出来,他们已经赶了百里路了,后面只能隐隐约约看到城墙的影子。
现在跟在陈熠后面的只有二十五名骑兵了
忽然,两侧树林中飞出十几只弓箭,几名骑兵直接中箭坠落马下。
“不好,有埋伏!”陈熠大喊一声,这里可是宏渊的林子,前面又有黄石关,怎么会有人胆大到袭击官兵呢!
陈熠正想着,两侧的士卒却鱼贯而出,陈熠脸色大变,这甲胄制式,这容貌,沈人!
注释:
鲁穆公:
鲁穆公(前410―前377年在位),本名姬显,战国初期鲁国国君,《史记索隐》作不衍,是鲁国第二十九任君主。他为鲁元公儿子,在位33年。他注重礼贤下士,曾隆重礼拜孔伋(子思),咨以国事;容许墨翟在鲁授徒传道,组织学派,使鲁国一度出现安定局面。
公叔座:
公叔痤(?―公元前361年),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公叔痤在田文(注:此处指战国时魏国国相田文,非孟尝君田文)死后担任魏国相国,并娶魏国公主为妻。
公叔痤有知人之明,但为国家利益考虑得相对少一些,为自身的利益考虑得多一些。他排挤吴起,是出于保全相位的需要,并不是不知道吴起对魏国的重要性。
荐举公孙鞅,是直到病重才提出。太史公司马迁于此特著一笔,“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很有深意。若过早地推荐公孙鞅,可能会取代他的职位,而在临终时郑重托付,博得荐贤之名,对自身利益也没有什么影响。假如从人才流失的角度来论魏国的成败,公叔痤是应负一定责任。
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吴子兵法:
《吴起兵法》又称《吴子》,《吴子兵法》,是一部重要的军事著作,由战国名将吴起著,是反映古代军事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吴子》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该篇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它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
《吴子兵法》提出以治为胜,赏罚严明,主张在军队实行“进有重赏,退有重刑”,做到“令行禁止,严不可犯”。
提出“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主张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使士卒掌握各种作战本领,提高整个军队的战斗力。
强调“简募良材”,根据士卒体力、技能等条件的不同,合理分工和编组,实现军队的优化组合。要求统军将领“总文武”、“兼刚柔”,具备理、备、果、戒、约的“五慎”条件,掌握气机、地机、事机、力机四个关键的因素。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