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邻邦的阴谋 第六十八章:柳暗花明-《乱世争鸣》


    第(2/3)页

    寒封城现在兵少将寡,派出去送信的士卒到现在一个消息都没有。

    我猜出城后,无论走哪条路,都有沈国的探子伏杀。”

    朱距唏嘘道:“沈国当年就是你们宏渊的一块封地,自宏渊王朝覆灭后才短暂强了一段时间,没想到如今却有中兴的征召。”

    王禳灾打趣道:“莫说我们寒封,倒是端木兄你,最近在寒封倍受欢迎啊,人们都说你是大善人。”

    端木靖笑着摆手:“我只是尽我所能,让百姓黔首们吃得上饭罢了。”

    随后端木靖又低头沉思:“不灭你们境内的沈卒,你们就无法支援黄石,黄石关如果叫灵兽给冲跨,灵兽必会散去,到时候得利者便是沈国,他们可一路畅通无阻的来平隶郡中部,届时,你们寒封就成了首当其冲的要塞。”

    赵景在一旁脸色吓得煞白,他可曾听城里的老人说过,当年寒封的确与沈打过血战。

    王禳灾叹了口气: “唉,现在我也顾不上那么多,我还是要先去找那位医家老前辈,只不过,西北方林子那么大,我们真的找得到那位前辈吗?”

    端木靖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这个王兄不必愁,只要你方向走对了,就会问道一股浓郁的药香味,跟着香味走,你就能找到那位前辈了。”

    这个世界上有三本书尤为血腥,翻开每一页,都带着鲜血,一本叫史册,一本叫菜谱,还有一本叫医书,铸成它们,免不了生死。

    端木赐字子贡,孔门十大弟子之一。据说他善货殖,家累千金,成为春秋末期的两名巨贾之一,开启了儒商的先河,号称端木遗风。另一位,则是南方的范蠡,又称陶朱公。

    而且,子贡的才能还不止这一项,他辩才无双,如果史记的记载没有夸张的话,他应该是开了战国策士游说风气的第一人。其作为鲁国行人出使各国,号称“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是国际上搅风搅雨的人物。

    王禳灾何尝没有动过招揽之心,他手下武将颇多,能出谋划策的人却没有几个,他忽然身体前倾,向端木靖建议道:“何必如此,禳灾敬佩端木兄的为人,又听闻你善于货殖,臆测市场行情则屡中,若是不嫌弃,可愿意受王氏庇护?”

    但端木靖面色却很坚决:“君子好意,靖心领了,然靖行走诸国,自由惯了,且行商只是副业,主要心思还是在向大儒们求学上,不愿食于公卿,让子孙也受此束缚……”

    一旦食于公卿官府,重新成为“工商食官”,那样的话,商之子恒为商,是端木靖不愿意的。

    王禳灾摆手道:“非也非也,不是要端木靖成为食于我王氏的隶商,而是与我单独盟誓。

    以后便以我为东主,提供货物,并庇护你不受各城刁难。你则为我销售各国,从此以后,关卡一律畅通,不需纳税,是双赢双利的合作,并非束缚你的主从关系!”

    端木靖听后,不由得一愣,但仔细一想,却又觉得大有可为。

    当今之世,虽然各国盟誓时都宣誓“交贽往来,道路无壅”“关市几而不征”,说要开放关卡,不得阻碍商旅,不得乱收取商税。

    但实际上,贪婪的贵族连土地税都从十一税加至二一税,还说什么“二,尤不足”,对于富裕而弱势的商贾,又怎能不雁过拔毛?

    于是,不仅邦国官府设卡,其下的卿大夫在各自领地的路段也设卡,端木靖往日经商,就曾屡受盘剥,苦不堪言。

    可若是有了王氏的庇护,持有太尉府的符节,至少在宏渊国,这一切都可以免除!

    王禳灾的博爱之心,他们孔门师徒是十分赞赏的,这样有利无害的条件,又怎能叫他不动心?

    “且容靖思量几日”

    王禳灾点头:“不急,不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