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随即便踏上了一艘轻舟,追踪者连忙付钱登了上去,船只开动,孙尚却飞身一跃,跳到了旁边的舫舟上。 而这艘舫舟还未开船,所以孙尚悠悠然的登上渡口,回到陆地。 这一变故让所有人都吓了一跳,那个追踪者先是一愣,然后气急败坏地轻舟推开人群,但为时已晚。 这时轻舟离开渡口已经有将近两丈的距离,他怎么也不可能再跳回渡口。 轻舟不能立即回头,于是这个可怜的追踪者只能无可奈何地望着站在渡口的孙尚慢慢远去…… 甩脱这三名追踪者花了孙尚一个时辰。他看看天色,时候已经不早了,便返身离开渡口快步朝着预定的接头地点走去。 他真正的目的地是庭尧城靖湖南面的一个大空地。这是靖湖畔一个废弃的校场,今天在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集市,庭尧的黔首和附近郡城的人都纷纷赶来凑热闹。 孙尚抵达的时候,集市已经开始半天了,到处人声鼎沸,吆喝声、叫喊声、骡马响鼻声、小孩嬉笑声响成一片。 西侧摆满了小商贩的杂货摊,既有齐国的海货、盐,也有产自鲁国工匠的木制工具;东侧是各式各样的小吃,中间则有许多人聚在一起看艺人的杂耍,并不时发出惊叹声。 孙尚走到卖小吃的地方看了一圈环境,径直走到了一家卖燔的摊子前。这家摊子生意很兴隆,外面一字排开七八张方桌都坐满了客人,个个捧着热气腾腾的“”烧烤”大快朵颐。 把肉直接放在火上烤,叫做“燔”;穿成串,就是类似今天的烤串叫做“炙”;如果把肉外面包上泥,直接再放在火上烤叫做“炰”,撒上盐和花椒,芬香四溢。 孙尚也要了一份,顺便找了个位置坐下来,又要了份蜜水,就是白水上面浇了一勺糖蜜水上去。 现在,他只需等待自己要见的人到来就好。 烧烤灵感来源: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诗经-瓠叶》 注释: 早在两周时代,某个主人就用新抓到的白兔烹制烤肉,配着美酒招待客人。诗中作者提到了两种烤肉的方式:“炮”是将烤的猎物裹上泥巴,然后烤制;而炙字则字如其形,上面是肉下面是火,然后人用签穿住烤肉放在火上炙烤,这就是烤肉的早期形态了。 根据韩非子的说法,至少在战国时代烤肉就是王公们的佳肴了。 从周朝至大秦一统天下,上至百官下至百姓,烧烤的主要材料都不是家畜,而是野味,主要就是野鸟和水里的鱼,而其爱野味的原因也十分简单,那就是因为当时的生产力太低。就连那些身份高贵的士大夫,一年到头也轻易吃不着几次猪肉,更别提更加稀缺的牛羊了 孔子喜欢吃肉,但是自己又时常吃不到肉,于是就经常外出寻找野味,除了钓鱼之外,还会射箭猎杀飞鸟甚至野猪、兔子、鹿等动物。值得一提的是孔子“弋不射宿”,从不射杀归宿和正在哺育幼崽的动物,相当的讲究道义。这些野味带回家后,除了做成肉酱保存起来,一般的都会变成烤肉,而味道方面,因为那时候中国还没有辣椒,糖也极度稀缺,所以烧烤只能吃咸的,一些穷人买不起盐甚至就不加盐直接烤熟吃掉。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