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战端起 第十章:重提法家?-《乱世争鸣》


    第(2/3)页

    大夫:长大夫、上大夫、中大夫等。

    楚的最高爵位叫执珪。据说,楚国通缉伍员时曾规定“得五(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担,金千镒”(《吕氏春秋·异宝篇》)。

    昭阳曾“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珪”(《战国策·齐策二》),景翠也是“爵为执珪,官为柱国”(《战国策·东周策》)。汉中之役,楚的“通侯、执珪死者七十余人”(《战国策·楚策一》)。庄辛曾被封为阳陵君,爵为执珪(《战国策·楚策四》)。

    此外楚国还设有五大夫(《战国策·楚策一》)、三闾大夫(《楚辞·渔父》)等官爵。

    第一级:公士

    公士,爵位名,是官之士,公家之士。公士是秦、汉二十等爵最低一级。有此爵之民,仍需要服役,只是身份略高于无爵的人。

    第二级:上造

    上造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二级,高于公士,单仍需服役,上造爵位,可得两个住宅,配三头牛,蓄隶两人。

    第二级上造的岁俸是一百石。

    第三级:簪枭

    簪枭是秦二十等爵的第三级,仍需服役,公元前186年汉代的《田律》和《户律》规定,簪枭爵位可得田三顷,住宅三个。

    秦代竹简表明:在军中,每顿吃的饭菜根据爵位不同而不同,簪枭可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干草半石。

    第三级簪枭的岁俸是一百五十石。

    第四级:不更

    不更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四级,有这个爵位的人,可免充轮流服役的兵卒,其他仍需要服役。

    第四级不更的岁俸是二百石。

    第五级:大夫

    大夫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五级,它在古代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因此为一般官员的通称。第六级:官大夫

    官大夫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六级,汉代《田律》和《户律》规定官大夫可得田七顷,住宅七个。

    第六级官大夫的岁俸是三百石。

    第七级:公大夫

    公大夫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七级。秦朝时期民爵公大夫以上的人,见到县令、丞揖而不拜。

    汉高祖令七大夫以上均有食邑,文帝后,第九级五大夫为高爵,可免服役,公大夫仍需服役。

    第七级公大夫的岁俸是三百五十石。

    第八级:公乘

    公乘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八级,因为可以乘公家的车,所以称为公乘。

    秦、汉初期,从第七级公大夫起即为高爵,文帝后,公乘一下仍需服役,东汉明帝规定:赐民爵不得超过公乘。

    第八级公乘的岁俸是四百石。

    第九级:五大夫

    五大夫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九级,汉文帝后,五大夫以上为高爵,可免服役。

    第九级五大夫的岁俸是五百石。

    第十级:左庶长

    左庶长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级。

    商鞅变法前秦国有四种庶长,分别是:大庶长、右庶长、左庶长、驷车庶长。这四种都既是爵位又是官职。左庶长可由非王族大臣担任。

    商鞅变法后秦国官制效仿中原变革,行开府丞相总摄政务,各庶长便虚化为军功爵位,不再有实权。

    第十级左庶长的岁俸是五百石。

    第十一级:右庶长

    右庶长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一级。商鞅变法前秦国四种庶长之一。既是爵位又是官职,右庶长为王族大臣领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