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封禅称帝 第六十五章:农家-《乱世争鸣》


    第(3/3)页

    王禳灾来寒封城这么久,各学派的士人都见过了,这群知识分子虽没有大富大贵者,但打扮起来却不含糊:无不戴冠佩剑,仪表整洁,哪怕王禳灾也不免俗,有些士卒就是因为家贫,却打扮得干净体面遭乡人笑话。

    儒生还要置办高高的巍峨儒冠,阴阳方士则需要点优雅仙气,只为在游说王侯时印象过关。

    但今日许行带来的农家弟子,却格外特殊,众人都穿着粗麻短衣,脚下是齐楚农夫常见的草履,

    据说他们身上的每一件东西,都是用自己亲手种出的粮食所换。

    他们三十余岁年纪,却好似四十,手上也老茧纵横,看得出来,是真正下过地,挥舞过农具的,面容也晒得跟终日劳作的老农差不多黑。

    甚至连见到王禳灾这大官的态度,也与普通农夫无疑,拘谨老实,在宴席上坐立不安,也就年纪最大的许行见多识广,能与王禳灾侃侃而谈。

    那日与医家荀刖老前辈聊天时,王禳灾意外得知荀刖有位好友,竟然也是诸子百家之人,便好奇的开口询问。

    没想到竟然是农家,且就隐藏在寒封城之中,得知此事后的王禳灾异常兴奋,现在寒封城被围困,最重要的就是缺粮,粮食只够维持一个月的,城内却还有大批荒地尚未开垦,只要熬过寒冬,撑到今年春耕种上种子,便又能收获一批庄稼了。

    只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春耕之后还要等上那么长时间,等到庄稼熟透了,人早就都饿死了。

    所有王禳灾做了两手准备,这第二手准备,便是劫粮,以战养战,抢对面姓蓝的粮食,只是计划他还没有完全想好……

    “想不到许公隐于寒封城内,若非荀刖老前辈顺嘴一说,我还真不知道,农家竟在宏渊。”

    许行先请王禳灾将漆器、铜器撤下去,他们用自己带的简陋陶器即可,王禳灾一一答应。他又拒绝了王禳灾的敬酒,表示俺们农家人不饮浪费粮食的酒,只抿了口汤水后笑道:

    “言重了,老朽当年离秦后,也曾带着弟子们游走于宏渊、雪莽在本地呆过一段时间,教农夫耕作,后来中原儒学盛兴,大批大批的人都弃农学儒了,我便带着农家子弟又到了南方,当地人称我为许农,不想十年过去了,他们还记得我……”

    许行说得一口流利的关中话,这比王禳灾的秦言还要正宗,这没什么好奇怪的,王禳灾听闻,这位农家野老的祖上许胜,当年可是丞相李斯的同僚,都作为吕不韦门客,在咸阳编写过《吕氏春秋》!

    农家是诸子百家里的异类,他们与墨者有点像,生活极为简朴,穿着普通的粗布衣服,虽然倡导耕桑,却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寸土地,过着周游列国的生活。也不像儒生一样追求高官厚禄,只希望得到百亩土地、数亩房宅,定居下来,带领当地百姓钻研耕作技术。

    祖述神农氏,继承后稷事业,讲究播百谷,劝耕桑,以足百姓衣食。五谷足,则百姓足,百姓足,则天下足,这是他们始终如一的理念……

    有专业人士来帮自己的国家领地发展生产,本应是大王封君们拍手称快的事情,然而农家却一直苦于没有立足之地。因为一百年前,他们的领袖许行,从孟子处抢了学生,狠狠得罪了这位学阀。孟子门户之见、地域之见极重,所以农家难以在稷下学宫和齐鲁有发展。

    到头来,农家也只在泗上的小国滕国求一席之地。滕文公时,农家在滕国开地,与当地百姓共同耕作,其乐融融,但滕国被宋灭亡后,就只能离开那里了……

    那些年,诸侯合纵连横,朝秦暮齐,东方混乱不堪。宋国灭了滕国,随后被齐所亡,齐国又遭到五国伐齐,差点也亡了,到处都是战火纷飞,的确不是农家发展生产力的好时候。

    农家就这样颠沛流离,中衰了很长时间,直到许行的孙子许胜时,却有了难得的机遇:秦相吕不韦想要效仿四大公子纳士养客,点名邀请农家入秦!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