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时候,叶凡再狡辩也来不及了,他和副族长一起,被判了今天处斩。 除恶必尽,在缉捕叶凡后,廖峰又授意部下将这半年里收集到的叶氏黑料一股脑上交,开始从上往下细细清查。 墙倒众人推,此举顿时引发了一阵风潮,在竹叶乡和郡城,状告叶氏者数不胜数,通奸、私斗、从楚地购人为奴婢,还有杀牛、聚饮、博戏,每一桩罪名都有据可查。 如此一来,曾经子弟故旧遍及竹叶县的叶氏,一夜之间便倾倒了,除了叶凡的一个侄儿足够机智,在廖峰去竹叶乡缉捕叶凡的当天,就带着着几个人向北面方马郡逃窜外,叶氏全族几无幸免。 为官吏者统统被查,有几人罪重,要随叶凡一起被处死,大多数人则丢了官职,甚至沦为刑徒城旦舂。 这些叶氏子弟大部分也在郡城为官。 毫不夸张的说,郡城的各曹吏员,一夜之间便空出了三分之一! 一切的果,在最初就种下了因,宿怨已了,这已经不是廖峰关心的事了。 而距离郡城不远的地方,一位身上身上脏兮兮,少了一只眼睛的百将正趴在土坡上。 他是追随关仪、高赋多年的老行伍,从军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自己面前两座山之间架着的那一道“长廊”似得东西不一般。 或许平隶郡的郡城已经得到消息了……何老五这样想着。 何老五手下的屯长猫腰过来: “五哥,用不用我派十几个人兄弟过去探探?” 何老五远眺前方,两座山前面地势平坦,现在又是冬季,没有什么花草树木可以做掩护,如果一旦被发现,便是死路一条啊。 最终,何老五还是下定了决心:“派三十个弟兄去探探,凑三十把弓弩给他们。” 众人围了过来,在屯长的一番安排之下,三十名“敢死之士”很快就挑好了。 他们拿着弓弩,身披重甲,这些兵卒不明白,这一路的急行军。 明明很赶,且要短兵轻甲,为何现在又要穿着重甲去探路。 只见一道土坡后面,三十名褐色重甲士卒,举着盾,提着弓弩,从土坡处缓步上前。 他们的目标,是远处那两座山上的箭楼,此时,他们还并不知道那是座箭楼…… …… 寒封城,接见完农家众人后,王禳灾又马不停蹄的赶往城主府。 结果还没见到李襄,先遇到了他的女儿李瑾南。 李瑾南和李氏拉着王禳灾到李府后院石亭坐了一会。 李瑾南一边让婢女侍茶,一边说道“公子,我在亭舍休息时,曾听到骑牛的牧童在唱歌,田中农夫也相和而歌,一问随行小吏,他们说所唱的是公子让农家所作的《二十四节气歌》……” 王禳灾微微一笑: “我哪里会什么诗词歌赋,都是农家的人写出来的。” “立春花开,雨水来淋,惊蛰春雷,春分蛙叫”……仿照《齐风》格式,二十四节气及其特点,在王禳灾和农家的合作下被书写成俚歌。王禳灾又令公学弟子将其抄录,教授给小吏,又派小吏去各个城区,走遍即墨各里闾。 事实上这个二十四节气歌农家早就编写了,只是王禳灾推波助澜,帮着宣传了一下。 这年头,农业需要严格根据历法进行,但世上历法有很多类别,什么夏历、殷历、周历、楚历、鲁历、颛顼历。各历多是阴阳合历,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农夫只能靠口口相传来掐农事的节点。 秦朝用颛顼历,被六国灭了之后,不在适用,而以秦灭来记录时间,只能记载一个大概。 可擅自改动又是违法的。但二十四节气却很好解决了这个难题,所以农夫们对此歌十分欢迎,不过三两天,便传遍了郡城各个城区与周边乡里,又因为是农家所作,在民间的口碑比官府强多了,故百姓信之不疑。 城内各官吏,都觉得此乃善政,对王禳灾赞不绝口。 但有好消息,便有坏消息,农家并没有什么可以快速丰收地办法。 不过农家的许胜表示,农家在平隶郡开垦多年,曾经吞下过不少粮食,许正愿意贡献出来,供全城百姓使用。 王禳灾大喜过望,握住他的手连连道谢,这下后勤补给的问题,短暂时间内不用愁了。 根据计吏统计,这些粮食,供全城百姓和兵卒食用,也能食用四个月呢。 等到开春,粮食就不在成问题了。 …… 注释: 我查了一下,二十四节气歌有多种版本,咱们就选用那个最通俗的版本。 然后我也把其他版本罗列出来了。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它将天文、自然节律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廿四节气歌传统版本: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