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封禅称帝 第七十五章:文化 传承-《乱世争鸣》


    第(2/3)页

    贺赭小声嘀咕了一句,他又观察了一下左右随从和前面带路的典客刘奉。

    他们的衣袍都是黑色或是红色,秦人尚黑这一要点,居然也被完美的保留下来了。

    随后贺赭又见到了几队宫卫,他们穿着复古的皮制式甲胄,手里握着长戟或是长矛,几百年前,六国就是被这种衣着的士卒打败的。

    时隔几百年,贺赭万万没想到,在唐虞大陆的边陲,居然还能见到秦甲。

    也正因为宏渊位置偏远,六国都懒得过去,这次贺赭过来,便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坐船吃鱼吃的他都要吐了,每日海风袭身,痛不欲生,只是没想到刚刚来到宏渊国,人家就复辟王朝了……

    正想着,忽然前面的刘奉停下了脚步,“到了”贺赭抬起头,一座红黑色的恢宏大殿呈现于眼前。

    注释:

    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着密切的关系。北极星位于地球地轴的北端,在北斗七星中的天璇与天枢连线的五倍延长线上。由于地球的自转,而北极星正好处在天球转动的轴上,所以相对不动,而在轴边上的北斗星看起来就像围绕着北极星转一样,这就产生了“斗转星移”。北斗七星是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的重要星象,斗转星移时北半球相应地域的自然节律亦在渐变,因此成为上古时代我国古人判断节气变化的依据。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共二十四个节气,视太阳从黄经零度出发,每前进15°为一个节气。廿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在历史发展中,廿四节气被列入农历,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小雪:

    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雪”是水汽遇冷的产物,代表寒冷与降水,这时节的气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用“小雪”来比喻这时节的气候特征。“小雪”是个比喻,反映的是这个节气期间寒流活跃、降水渐增,不是表示这个节气下很小量的雪。

    大雪:

    大雪,这节气与小雪节气一样,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大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冬至:

    冬至,是反映太阳光直射运动的节气,冬至这天太阳南行到极致,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黑夜时间最长的一天,自这天起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北半球各地(我国位于北半球)太阳高度逐渐升高,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复返“的转折点,对于北半球各地来说,太阳高度自此回升,太阳光逐渐增强

    小寒

    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冬至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持续降低,温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际降到最低。民谚:“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这说明了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小寒时节,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还处于散失的状态,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因此北半球的气温还在持续降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