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这样的背景下,孙隶从近卫郎官,被调入军中。 沈国的军队,是一个讲究资历和年龄的地方,那些鬓角斑白的宿将老人们,在孙隶进入军队后,总喜欢倚老卖老,视他为“黄颔小儿”,在孙隶得到任命,率军作战时,站出来质疑,因为他的年龄,质疑他的能力。 孙隶努力适应了军中的环境,除了蓄须,让自己看上去更为沉稳成熟外,他还用一场场漂亮仗,成功让那些半截身子入土,保守而木讷的老将军们闭了嘴。 很快,他便从率长升到了都尉,甚至在灭国之战里,被任命为裨将! 当是时,王翦沈国的一位老将军率领十万人去攻打一个小国,孙隶带领一万人作为侧援。 那是他第一次统领上万人的战役 而几年后,他成为了主将,亲率几万人灭了另一个小国。 那是孙隶的成名之战,一时间,他成了沈国年轻人崇拜的对象。当孙隶拎着敌国国王的首级回到傅黎时,数万民众列队欢呼,男孩们个个兴高采烈地走在队伍旁边,高昂着头,敬仰地看着他们年轻的英雄。 据说在那之后,整个傅黎的少年,在骑着竹马玩耍时,不再自称“老将军麾下”,开始改称“李将军麾下”了…… 人们总是喜欢年轻将军用于进取,终获成功的传奇经历,却在习惯后,容易忘记沉稳如山的宿将之功。在沈王的有意宣扬下,年轻小将孙隶的风头,隐隐有盖过其他将军的架势。 但一切,都毁于二十多年前,他败给了宏渊国两个跟他年龄相仿的男人,甚至葬送了几十万大军。 那两人,一位叫王崇煊,一位叫杜裕峰,这两个人成了孙隶的死敌。 当他灰溜溜的回到傅黎时,等待他的只有黔首们的谩骂,群臣的声讨,不得已,君上将自己调离了权力中心。 到地方郡县上治理,他便一直蛰伏,寻找机会,直到沈炙的出现。 沈炙这个君王的位置,说实话得到的有点不光彩,他是在孙隶的“武力协同”下,夺得的王位。 之后便开始整合国家力量,力排众议,重新讨伐宏渊,最重要的是,新君启用了自己! 沈炙毫不吝显示他对李信信重,孙隶依然记得,孙隶带兵陪同沈炙攻入王城,沈炙为诸将士庆功,最后却独独留下了孙隶,问了他一个问题。 “孙将军以为,雪莽国和宏渊何先?” 当时尚存安国,但在沈王眼中,安国已注定要成为废墟,安地已变为沈国治下的郡县,根本不放在眼里。 孙隶面对这个猝不及防的问题,略一思索后答道:“宏渊地广,雪莽地狭。宏渊人多,雪莽人少。请先从事於易……” 他主张先对雪莽国动手,这样,孙隶就能带着他较为熟悉的车骑,效仿乐毅旧事,从东北方向长驱直入,一举灭齐! 那时候的他,还没敢把宏渊国当做自己的盘中餐,因为沈军内部都认为,灭宏渊,恐怕非得沈国的赵老将军出马才行。 这位赵老将军,是沈国的顶梁柱之一,与沈氏王族的老叔公一样,也是活得久,境界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