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法外狂徒“张三”-《亿万富豪从相亲系统开始》


    第(2/3)页

    这种人生的失意,难免会被总结为「怀才不遇」。

    多年来,这些不假思索推导出的归因,

    时常萦绕在罗翔的脑海里。

    他一次又一次拷问自己——

    少年的善良、青年的上进、知识分子的风骨......

    这些高尚的美德,

    真实且毫无杂质地存在于自己身上吗?

    或许你会问,

    罗翔为什么如此执着于审视自我?这要从两件事说起。

    第一件发生在1999年。当时罗翔还在政法大学读研。有一天宿舍来了个老乡,来者穿着破旧、风尘仆仆,表情憨厚,却又难掩怯懦狼狈。

    一打听,原来是寻求帮助的农民。

    老乡在北京没有落脚之地,

    舍友便让他在此借宿,睡在罗翔的下铺。

    期间,罗翔和同学也帮了不少忙。

    然而住了没几天,老乡就默默离开了。

    直到有一天,

    罗翔在学校的地下通道里,

    发现此人竟然睡在这里。

    那可是寒冬腊月的北京啊,可想而知有多冷。

    内心五味杂陈的罗翔走上前,

    询问对方为何不辞而别。

    老乡坦言说——

    自己实在是不好意思借宿了,

    哪怕同学们都很热情,

    可老乡还是觉得,自己会打扰到大家。

    那天,罗翔和同学给了老乡一些钱。

    虽然不多,

    但对走投无路的人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临了,

    老乡热泪盈眶地说:我一定会还你钱的。

    老乡的眼神、地下通道单薄的铺盖、老乡临别前充满感激的许诺.....

    让罗翔至今难以忘怀。

    他开始明白:身为法律工作者,自己学的不单是知识,办的不仅是案子,你的所作所为,都牵动着他人的人生。

    第二件事发生在2003年。

    这年冬天,罗翔在北大读博士。

    有一次,他在天桥下遇到一个老太太。

    老人家是在大街上问路,

    可路人行色匆匆,很少有人愿意理会。

    罗翔走过去,得知老太太是想问某法律援助中心的路该怎么走。罗翔拨通了114电话,查到了地址。本打算告知后就离开,可当得知老人已经走了好几个小时之后,他决定打车送老太太去目的地。

    下一秒,老太太扑通一声跪了下来道谢。罗翔深受震撼。

    没想到自己举手之劳的一件事,竟让老人家如此感恩戴德。

    在出租车上,老太太向罗翔讲了自己的遭遇。原来老人是来寻求法律援助的。可自始至终,罗翔都没有亮明自己的身份,

    即便自己已经有了律师执照。

    作为一个「理性」的社会人,他多少是有些担忧的,怕徒增事忧,更怕力不从心。

    车开到援助中心,就在自己犹豫纠结的时候,老太太说了三句话:真的很感谢你。

    你就别陪我上去了。别影响你的前途。

    法律系高材生看似精明的权衡利弊,就这样被老人家无意的感谢拆穿了。一时间,羞愧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从此以后,罗翔不断提醒自己:自己并非全然勇敢,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无所不能。人类的所有美德中,勇敢是最高级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