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建隆元年-《金匮盟》


    第(2/3)页

    石守信、王审琦虽然有开门迎帝的大功,但东门其实早早就被徐咏之拿下了。

    但意外的是,赵匡胤把这帮禁军的老哥们,还没当上节度使的,一气儿都封了节度使。已经当了节度使的,也都各有职衔上的提升。

    大家突然感激涕零起来。

    保证所有人的队伍、位子和财富,这就是赵匡胤能够登基的关键。

    接下来是一个棘手的人。

    王彦升。

    就是放火烧韩通家房子的那位都虞侯。

    赵匡胤进城前立了三条禁令,其中第二条,就是大周的公卿官员的家人不得惊扰。

    王彦升杀了韩通,而且追去韩通家杀了他全家,还烧了房子,这造成了当天最大的一个骚乱,好好的无血开城,因此变得没有那么完美了。

    但是要罚王彦升,又说不过去。

    因为韩通一贯和赵匡胤不对付,说赵匡义吃士兵干粮是演戏,这就是这位韩大人的杰作。

    韩大人是个山西人,眼睛特别大,人送外号叫做“韩瞪眼”,他在对契丹的战斗中经常打先锋。

    敌军的大将,无论姓耶律,还是姓萧,只要看见“韩瞪眼”,都忍不住要怒斥一声:

    “你瞅啥?”

    韩瞪眼也不示弱:

    “瞅你咋地!”

    然后两边就拍马舞枪,战斗在一起。

    这样一个粗汉,就算是赵匡胤遇到,也要退让三分。

    如果韩瞪眼真的动员起几百个骑士守在宫门外,真的胜负未可知。

    所以王彦升手起刀杀死韩通,确实是大功一件。

    但是杀死韩通的家属,这事儿就非常麻烦。

    影响太差了。

    大家会觉得这是赵匡胤小心眼儿,是有计划的仇杀。

    几百年后,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在他的《宋论》里提到韩通的时候,就曾经分析过这个人,大概意思说:

    韩通是一个普通人;

    过去他和赵匡胤都是同事,现如今赵匡胤要当天子,他本能地做出了不服从;

    韩通没有什么胸怀大义,不过是一种本能反应罢了;

    但是我们也不能觉得他的格局低,在那个局面之下,他是一个真正做自己的人;

    如果韩通真的打败了赵匡胤,那么朝政就落在了韩通手里了。

    但是赵匡胤这个人,是帝王中的骑士,所以听到徐咏之描述的韩家一家人在血泊里挣扎的样子,赵匡胤就对王彦升非常厌恶。

    这个时候,只有赵普能劝得住赵匡胤。

    “这个时候,就算是烂人,也不要计较,陛下不能寒了功臣的心。”赵普对赵匡胤说。

    凭着本能跳起来炸毛,用诸如“好人”“坏人”“贱人”“渣男”来评价世界,那是平庸者对世界的看法。

    赵匡胤这样的人,就是看透了世界的不可爱,还坚持去爱这个世界。他能奖励高贵,同时也能理解卑贱。

    这不是用人品来衡量人的关头。

    “封王彦升铁骑军左厢都指挥使。”

    赵普点点头。

    接下来赵匡胤要做一点关于是非的评价。

    毕竟韩通是唯一一个对得起柴荣的人。

    “韩通忠于大周,追赠中书令。”赵匡胤说。

    韩通一门已灭,这就是树立一个榜样。

    你在台下的时候,希望所有人都跟你造反,等你一上台,你就希望所有的人都做忠臣,为国捐躯了。

    改朝换代,在青史上只是几行名姓,我们说来简单。

    现实中这意味着多么复杂的变化!

    你敢用前朝的太监、宫女和厨子么?

    前朝皇帝的妃子,你是有着她们放出去找对象?还是纳入你的后宫?是养着她们?还是给她们开一个纺织厂?

    别乐,曹操死前,就把他的小妾们组织起来,吩咐她们未来的养老问题,他给了这些女人们一笔钱,又告诉她们,要好好做刺绣活,养活自己。

    满满的烟火气,对不对?

    真实的历史,就是这样的烟火气组成的。

    我们的二十四史上,帝王雄心、大政方针写得太多,但是烟火气的事情,相对比较少,只有你真正去代入一个篡了位的新皇帝的时候,才会发现,当你第一天入宫的时候,身边好像都是敌人。

    宰相们都退下去了,赵普和赵光义也退下去忙自己的任务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