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偷梁换柱-《金匮盟》


    第(2/3)页

    徐咏之点了点头,这个时候也不要让了。

    徐咏之向各部派出了传令兵:

    “将军轻伤,并无大碍,现在乘坐轻车发令,全力追击!”

    传令兵一声欢呼,奔向战场上的各部分。

    韩德凝把鞭子一甩,驴车直奔赵光义逃跑的方向而去。

    根据的记载,耶律休哥在高梁河之战开始就受了重伤,只能乘坐轻车追击,左右在身边替他发令指挥,追赶赵光义。

    轻车二字,这就是为尊者讳。

    就是赵光义坐着驴车逃命,徐咏之坐着另一辆驴车,在后面追他。

    “不要贪图首级,不要抢劫牲口,要全力寻找大宋皇帝,此战之后,人人有赏!”徐咏之继续通过韩德凝下令。

    这一下,让至少三四千宋军得以生还,这是徐咏之的私心。

    不过这个命令确实给赵光义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辎重部队放出了牛羊来干扰追兵,这也是自古以来的常用办法,当年曹操诱敌文丑的时候就用了这样的战术,但辽军并没有像灌溉的水源一样散开,而是像水柱一样扑向赵光义的驴车。

    这下被杀伤的,就都是赵光义的心腹了,这些人里禁军的精锐、有王府的旧人,甚至还有功勋的子弟。

    前两种倒也罢了,最多就是抚恤金的事情,最多是觉得他们人才难得,比较心疼。

    但是功勋子弟死这么多人,就算是皇帝回去也没法交代的。

    今天我们总觉得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宋代本身就特别特殊。

    赵家和各家是老同事、老战友,一个大院儿的。

    大家的核心技能没有别的,都是打仗。

    就是因为赵匡胤当年最能打,他才成了宋太祖。

    而今,赵光义你这个二代目把仗打成这样,大家就算嘴上不说,心里也会唾弃你,更何况各家的子侄在你身边,都为了保护你而死,实在是太惨烈了。

    也是万幸当年太祖有先见之明,搞了杯酒释兵权。

    不然的话,只怕今天这些失去孩子的人都要起兵造反。

    辽军一直追到了天亮。

    整整一夜,涿州城敞开着大门,等着败军进入城中。

    所有的残兵败将带回来的消息,都不知道皇帝的生死。

    宋初的军纪相当严苛,丢下将领逃亡,是要斩首的,如果御驾亲征,理论上,所有比皇帝先跑回来的人,都要处斩。

    不过这些人都没死,因为屯扎在涿州的守将不是别人,是太祖赵匡胤的长子、武功郡王赵德昭。

    “殿下仁厚。”

    这是朝野上下对赵德昭的一致评价。

    当然,赵德昭其实没得选。

    叔叔继承了皇位,自己是先帝最年长的皇子,本来就是眼中钉、肉中刺,他必须要仁厚、低调,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赵德昭勒令这些败军立刻加入到守城的队伍当中,毕竟很快还可能有一场大战。

    这为他日后被攻击落下了口实。

    潘美回到了涿州城,遇到了杨业的救护之后,他马不停蹄地奔向了幽州,比皇帝回来得早。

    一进城门,就看见了赵德昭,赵德昭劈头就问:“官家如何?”

    潘美被问得一愣,转念就明白,自己已经是死罪之人了,这个时候倘若赵德昭拔剑砍了自己,那自己一点办法都没有。

    “官家他……他……”

    他什么他!

    潘美根本就不知道赵二的下落。

    赵德昭会错了意思,觉得是个凶信儿。

    “难道……”

    潘美一看赵德昭没有立刻找他的晦气,胆子也壮了。

    这个人突然有了一种念头,可能赵光义真的死在徐咏之手里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