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七章:刺刀,板甲,斗骑兵-《求活在金朝末年》


    第(2/3)页

    通过手工修磨,再加上统一校准的专用卡规,陈宪的工厂就能高效率的做出外径基本一致的枪管。

    除了配有套筒刺刀的火绳枪,这些马步兵还装备着轻便但防护面积和性能都相当不错的轻盔,板胸甲,只在手臂外侧交错嵌入铁片的皮质护臂,带荷叶的板甲甲裙,保护膝盖上下的护膝,插着铁板的战靴。

    可以说,陈宪刚刚试制成功的板甲,大部分都给他们装备上了。

    这样的装备防护力既强,还远比同样的扎甲或者布面甲轻便。

    板甲的生产,自从陈宪制造出了第一台简单的轧钢机之后,就已经不再是问题。

    为了供应生产板甲所需的钢板,陈宪又将轧钢机复制了七八台。

    这七八台轧钢机形成了一个流水线,一块被水力锻锤敲打成五六毫米厚的铁板,在退火后,被送到轧钢线上,从七八台轧钢机上依次走过,厚度就能从五六毫米变成两毫米,甚至是一毫米。

    每一台轧钢机只需要将铁板的厚度减少半毫米,这样的加工量,再加上中间还可以进行退火降低强度,对于水力带动的轧钢机来说,压力并不大,加工效率相当不错。

    有了厚度统一的铁皮,生产板甲就完全取决于铁匠的手艺了。

    因为是铁皮,所以小榔头手工冷加工起来并不算困难。

    在穿越前,陈宪为了自己制作板甲,专门高价请来了一个钣金工,在自家的作坊里带了两个徒弟,他自己也跟着钣金工学了点手艺,虽然不精,但该会的都会。

    所以生产板甲的技术,陈宪自己就会,他从学徒中专门抽调出的精干人员,只用了不到一个月就生产出了让陈宪看得过去的板甲。

    这些板甲在完成成型之后,还会进行闷烧渗碳,最后淬火,从铁甲变成钢甲,盔甲因为钣金加工而被敲薄的部位,和一些关键防御部位,都会用铆钉加固一毫米厚的衬板来加强。

    ……

    封锁莱芜和沂源之间的家将骑兵人数并不多,而且各家家将都分散行动,马步兵对上他们时,有着很大的人数优势。

    刚开始时,家将骑兵们见到沂源骑兵人多势众,都纷纷走避,让马步兵取情报的工作十分顺利。

    但随着豪强们不断加强封锁道路的骑兵的力量,家将骑兵人数,很快就超过杨妙真带领的马步兵,对方开始强硬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