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四章:叙功,大治,食髓-《求活在金朝末年》


    第(2/3)页

    所谓职田,其实就是用土地股份代替军饷的形式。

    这一次,陈宪扩军到近万人,如果发放军饷的话,他手中的铜钱根本支持不了多久,用粮食发放则会迅速消耗他的粮食库存,所以,陈宪向每个士兵,在他们家庭所在地,授予了十亩田地的股份作为职田,承诺秋收之后,他们家庭所在镇的农田收获后,就发给他们以该镇亩产的百分之七十计算的十亩地的收成。

    这样一来,陈宪就只用给军队管饭,而不用发放太多军饷,至于股份田的信用问题,有老兵做免费宣传,新兵很快就接受了。

    陈宪占领莱芜县之后,以强硬手段将全县四十多万亩耕地几乎全部没收,他有足够的土地来进行分配。

    陈宪招募士兵只招募十五岁到二十岁的未婚青年,这些青年大都不是家庭收入的的主要来源,将这样的人抽调出来,不会对他们的家庭造成太大的打击。

    另外,陈宪还要求各地政府要优待军属,各地的水力工厂,建筑公司,农业公司都要优先照顾招收军属。

    陈宪治下的各地政府官员,基本上都出身于军队,对于照顾军属的政策执行非常积极。

    北宋留下的歧视武人,歧视士兵的传统,本就已经被金国百年统治消磨的差不多了,在陈宪这里就更是反其道而行,大肆宣扬保家卫国的,当兵光荣的理念。

    在这些条件的配合下,陈宪以不多的资源,就成功养活了手下上万人的军队。

    在民政方面,随着陈宪大力建设水力工厂,大量招募工人,县里的一些赤贫百姓很快就被吸取到了工厂当中,当地的人地矛盾一下子就得到了解决,短短半年时间,莱芜县境内的流民都消失的无影无踪,连县城里的乞丐都大都不见了踪影,竟然出现了一副人人有饭吃的大治景象。

    县城里原本仇恨陈宪,因为恐惧才交税,和参与督政院和镇政府的那些地主富户,此时也渐渐的尝到了陈宪给他们甜头。

    首先是赶鸭子上架的那位镇长,他很快发现,陈宪似乎真的不管他的事情,他真的可以做县城大半的主,权力甚至比以前的县令还大。

    以前的莱芜县令别说管理整个县,就算是在县城里,也有大户和胥吏扯后腿,几乎什么事都做不了。

    这位镇长发现,自己相比县令,首先没有胥吏扯后腿,陈宪派遣来的法院什么的机构,除了拿走了断案的事务和权力,其他方面,对他基本不干涉,而且陈宪真的就按照约定,将收到的一部分税款交给了他,这可是一大笔钱,怎么花都由他说了算。

    这钱他贪污是不敢,审计局的人隔三差五的来查账,但光是掌管这这钱的花销,就已经是极大的权利了,修补城墙,休整道路,雇佣人工……这些事情背后都有不小的利益。

    这位镇长没有多久就醒悟过来,自己接到手里的不是什么烫手山芋,而是一个大肥肉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