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章:党派-《求活在金朝末年》


    第(2/3)页

    这次选举,让人们一下子看到了报纸这种东西的力量,于是各地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报纸。

    结果没过几天,这些报社又全都被陈宪下令取缔。

    之后,陈宪颁布了新闻法,规定所有报社必须获得政府的批准后才能开办,每一级政府职能批准在自己境内发行的报社,例如县一级政府批准的报社就只能在该县内发行报纸,郡一级政府批准的报社则只能在该郡内发行报纸。

    国家一级的报社就只能由他本人来批准。

    陈宪还在新闻法中规定了报纸上的新闻消息必须准确,虚假新闻会将会受到制裁和惩罚。

    新闻法一经出炉,各地合法的报社又如同雨后春笋般成立。

    一些人看中报纸在竞选中的作用,不惜重金开办报社,也有一些商人看中了报纸中的商机,也纷纷尝试开办报社。

    同时,随着这些报纸的兴起,一些普通人也能不出门而知天下事,东海国百姓的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

    在几次竞选当中,商人和官员们渐渐摸出了陈宪制定的这套竞选政策的脉门,他们发现,在这种选举人制度中,基层的力量很重要,官员们通过基层的同僚和教师很容易就能得到一大片城镇的支持,而商人们则能通过金钱和行会的影响,在城市里占得先机。

    人们还发现,资源的联合非常重要,有时候,一个地区几个商人之间内讧,那就会便宜原本资源不占优势的官员派,同样,如果在一个地区,有几个官员派同时竞争一个职位,那么往往就会便宜该地的商人派。

    这时候,陈宪指导杨雍武在青岛公开成立了一个名叫“自由党”的竞选组织。

    这个组织有着基本的宗旨,也就是纲领,那就是竞选上的人必须促使政府建立更加宽松和自由的商业环境,健全各行业的法律,让商人们能在法律框架的保护下,自由的经商。

    接着,陈宪出面认可了自由党的合法性,并顺势颁布了一部相当粗糙的政党法。

    自由党的成立,就像是打开了一个闸门,各地的商人和官员派们纷纷成立了各种以竞选为目的的党派。

    有了党派的内部协调,各地混乱的选举竞争一下子就变的正规化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