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五章:铸币-《求活在金朝末年》


    第(2/3)页

    用一些商人的话来说,这铜钱光是精美的外形就至少值三文了。

    为了方便新铜币的发行和兑换,陈宪又在各地成立了名为“东海银行”的金融机构,用铜钱兑换人们手中的普通铜钱,再将普通铜钱运送到东海铸币厂进行重铸。

    除了铜币,东海铸币厂还铸造银币和金币,银币大约重三十克,面额为两千文,金币一枚重二十五克,面额为一万文。

    因为这个时代的中国没有白银的流入,白银和黄金的价格比较高,而且数量也不足,只能被当做辅助货币来使用,主要货币只能采用铜钱。

    也因为金银的价值太高,所以仅仅是外表的精美,并不能让人们忽略它们的实际价值,所以陈宪铸造的金银币,虽然较他们的实际价值稍低,但低的并不多,因而这两种钱币在市场上也颇手欢迎。

    陈宪还规定,普通的金银不能直接在市场流通,但金银持有者可以用金银去银行兑换出和金银价格等价的金银币。

    总的来说,铸造金银币的利润要比铸造铜币的暴利要小得多。

    陈宪将铸币厂的巨额暴利都投入到各地的基础建设当中去。

    但在将新币投入市场时,陈宪也也掌握着分寸,他时刻关注着各地的物价涨幅……

    除了加强各地基础建设这个对内手段,来帮助水泥厂的消化,陈宪还动用了对外的手段。

    那就是战争。

    国内局势稍微稳定下来,陈宪迫不及待的发动了针对金国的战争。

    这些年来,陈宪已经习惯了当自己的财政发生困难时,就通过战争来掠夺财富这样的财政问题解决方案。

    但陈宪这次发动对金国的战争,掠夺财富只是顺带的目的。

    自从一年前收到蒙古帝国内部那巨大变化的情报,陈宪就一直想要动手打断这种变化,但奈何当时他所主导的国内政治变革也到了紧要关头,他实在腾不出手来。

    此时他刚刚稳定了国内形势,就迫不及待的发动了对金战争,就是为了将蒙古帝国拖入到战争中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