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赵普府中-《帝王收集公司》


    第(3/3)页

    “大师,这些茶是那伙商人搞出来的?”

    “没错,我跟了他们一路,一直在喝这种茶汤。”

    “大师,这茶在汴梁城售价可是不菲啊。据说现在一斤茶叶,已经炒到百贯以上了。大师,你给本官说说,这伙商人到底是什么来头?”

    泰钦喝了口茶水,缓缓说道:“府尹大人,洒家结识这些人,是在去年。他们去金陵城行商,然后去清凉寺游玩。洒家正在寺外的林子里吃狗肉,有两个人走进来和洒家攀谈。

    这两个人,一个是明州豪族崔家的家主,名叫崔道述。另一个是名满江南的才子那喆。”

    “崔道述?那喆?本官好像听说过这两个人。我想想,去年中秋在金陵城掀起很大波澜的,就是这两个人吧?”

    泰钦点点头:“就是他们,这两个人去年可是闹出了很大的动静啊。”

    “呵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真是绝妙好词啊!现在这几首曲子词,已经在汴梁城里广为流传了。大街小巷的青楼楚馆,都在传唱纳兰容若的词呢。大师,你说的那喆,真的是纳兰容若的后人吗?”

    “这是没错的,洒家和他们相处了一段时间,不时就听到那喆嘴里经常说出来几句新词,洒家敢肯定,那喆就是纳兰容若的后人。”

    赵光义十分的喜爱纳兰容若的曲子词,他急切的问道:“大师,有什么新词,快说出来给本官听听。”

    泰钦笑道:“府尹大人不必心急,洒家对这些曲子词不感兴趣,所以没有记下来多少。您如果想知道这些曲子词,就等后院的那个醉鬼醒过来吧。”

    “后院的醉鬼?是那些喝醉的商人吗?”

    “不错,这些商人的头领,名叫杜大雷,是那喆和崔道述的结义兄弟。他肯定知道许多纳兰容若的曲子词。”

    赵光义现在还是个城府不深的文学青年,他立即走出书房,对侯在外面的几个衙役吩咐道:

    “你们去关押李继隆和那些商人的地方,把李继隆和一个叫杜大雷的商人弄醒,然后带过来。”

    几个衙役躬身施礼后走了,赵光义走进了书房。

    “大师,你接着说吧。”

    泰钦点点头:“洒家结识了崔道述和那喆之后,就受他们的邀请,随他们去了明州。在那里又结识了他们的其他兄弟,其中就有这个杜大雷。”

    “他们兄弟几个啊?”

    “他们一共是七兄弟,崔道述是最小的一个。还有一个安大郎是军汉出身,其他五人都是从海外归来的商人。”

    “那喆和这个杜大雷都是海外归来的商人?他们是汉人吗?”

    泰钦开始忽悠:“没错,他们都是汉人。他们的先祖,都是在唐时的军汉。在怛罗斯之战时,被俘后带到西方的。这些人在西方万里之外娶妻生子,一直繁衍至今。后来他们五兄弟心念故土,就万里跋涉,回到了中原。后来他们认识了崔道述,他们相见甚欢,然后就结拜为兄弟了。”

    “大师,你说的那个军汉,叫什么安大郎的,怎么高攀上这些人的?”

    “安大郎是崔道述的护卫,在北方契丹境内保护商队的时候,他救了五兄弟的性命,所以他们才和他结为兄弟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