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三章 最强的敌人(二)-《蜀汉的复兴》


    第(2/3)页

    “哈哈哈哈,茂先是个实诚人啊!”

    作为一个农N代,关彝太清楚所谓的农税是什么玩意儿了。

    天朝建国后的农业税,刚开国那会儿由于百业凋敝,一切资金只有从土里来,所以税收比例大概是当年收成的四分之一。这个比例,比起民国期间预征到几十年之后的行为比起来,那是仁政。

    六十年代,工业布局初步完成。农税比例降低到十分之一左右。

    八十年代,改实物税为货币税,税率更是逐渐降低到百分之五。

    可是农民的日子好起来了吗?好起来了,但是和城市居民相比,这种好却是不够的。城乡贫富差距在进一步扩大。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只要农业税存在,各级地方政府就可以在农业税的基础上,附带各种“费”。什么管理费、指导费、育种费等等等等。总之,国家通过农业税收到的是十块钱,各级地方政府可能在此基础上增加的“费”大约是二十到三十块。

    没得办法啊,那个年代,第三产业极不发达,市场打开之后,各级工厂大多处于亏损状态,土地财政又没有开始起步。各级政府要找足够的钱来养活行政事业在编人员,只有从农民身上打主意。

    农民怎么知道什么是国家征收的农业税,什么是地方政府擅自添加的各种费呢?所以,只有老老实实交钱了。

    国家知不知道这种情况呢?废话,当然知道。但是知道又怎么样?政府没钱啊!

    到了21世纪,国家第二、第三产业逐渐兴旺起来了。国家一道命令:全面取消农业税。于是,附加在农业税上的各种费也烟消云散了。农民的日子才迅速的好了起来。

    回到这个时代,关彝说关东八州今年完全不征税,那么,这八州的地方官员就不能在国家税收的基础上,任意增加各种费用。那么,农夫的负担就不是减少了一点国家正税的问题,而是减少了太多太多。这自耕农的日子好过了,自然就不会考虑出卖土地给世家做农奴了。世家们肯定大大的不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