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谭纶也是这个意思,他也想练就一支营兵,严元谟自然也是答应了的。 至于钱粮,嘉靖给的很充足。严元谟或许是不多的可以在出征之时拿到大笔款项的人,而且沿海富户也有许多愿意出钱,只求赶快将倭寇驱除,不要再耽误他们做生意,因此严元谟的手头极其充裕。 有钱,那就好办事儿了。 戚继光、谭纶,再加一个唐顺之,江浙一带的基本防御措施构造完毕,严元谟将沿海划作防区三段,每人分配万人的军队,自己则坐镇杭州,指挥全局。 至少先要遏制住倭寇那嚣张的气焰! 这一套办法的效率很高。 倭寇的入侵再也不似之前那般顺利,保甲制度约束住了不安分的渔民,对于倭寇们而言,大明变成了一个被黑幕笼罩的庞然大物,任何一个地方都随时有可能伸出刀剑,给予他们重创。 在半年之内,小股进犯的倭寇竟然都被肃清,一次次的攻击在明军的围剿之下,损失惨重却一无所得。 戚继光和谭纶的新军也小试牛刀了几次,谭纶的手下面对倭寇,歼敌四百,伤亡五十余人,戚继光更夸张,他的营兵甚至打出了一比一百的战损比,几无损伤,这样的练兵手段甚至令严元谟都有些眼馋。 只是,虽然屡次击败倭寇,但是倭寇的侵袭依然不断,这样下去,猴年马月是一个头啊! 要知道,每一次动兵,那都是在烧钱啊! 必须做一个了断了! 严元谟把目光投到了实力仅次于汪直的倭寇首领,徐海身上。 …… 徐海眯着眼睛,听着自己的妻子读着一封书信,那是一名被俘的倭寇带回来的。 是陈国公、总督江南军务的严元谟的信件,对于此人,徐海也是久闻大名的。 他在信中规劝徐海带着自己的部下归顺大明,并且许诺之前的事情既往不咎,还会给予他官职,这令徐海很是心动。 只是……万一这是官兵的计策呢? 他有点吃不准。 徐海皱着眉头从屋子里走出,在外面来回踱步,却是始终举棋不定。 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吵闹声,惹得烦闷的徐海一阵恼火。他怒气冲冲地走过去,正要开口呵斥,却发现原来是岛上的海盗们在听评书,于是压下性子,走过去打算听一段散散心。 现在的评书已经成为了大明全民性的一种娱乐活动,海盗们也不例外,岛上甚至还有抓来的说书先生,对他颇为礼遇。 只听那说书先生一拍惊堂木,口中说道: “那宋江得知,喜不自胜,召集众将到聚义厅内,传令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