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红阁-《大明:舍弟朱元璋》
第(2/3)页
两大帮背后的势力……想到亦有可能与姜丽的下落有关,朱兴盛心头不由紧了紧。那边毛贵继续说道:
“这红阁迭选,指的便是两大帮成员往红阁晋升,红阁成员进行内部轮替,他们每六载逢冬而迭选,掐指算算,倒恰是近些时日了。”
“已经六载了……呵,六载前咱是厨子,如今咱还是厨子,这年头实在是没个甚变化。”何六稍微恍惚片刻,又说,“眼下城西郊外全是鞑靼,却是不知今年该如何在汴水之北进行,许是要更改迭选地点的。”
“汴水之北?适才毛大哥说红阁之事鲜少有人清楚,既如此为何会在汴水之北进行?”朱兴盛一怔,心头不解,“那里接通运河枢纽,来往商船云集,这般岂非大张旗鼓,又怎会无人知晓?”
提起这事,毛贵倒也不藏私,顺口解释道:“并非大张旗鼓,这汴水之北僻壤处,有一座岛屿,相传是隋朝开凿运河时,隋炀帝命人填河造地而成,到得如今,俨然为汴泗帮所掌控,是其十二分舵之一。
个中防守严密,有铁水环绕,机枢四合,之外战舰云集,铁索相连,以为平地。此等说是铜墙铁壁也不遑多让,寻常百姓自然难以靠近,至于来往商船,早年是要交讨口钱的,不过如今么,这南北多数的水上生意都在他们手里,自家人也谈不上讨口钱。
而为何要在汴水之北进行迭选,除了隐秘性,倒与他们祖上流传下来的诗句有关,‘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这诗目前还张贴在汴泗帮的总舵大门上,用来警醒一些事。”
“这是胡曾的咏史诗。”朱兴盛面色微讶,“说的是隋朝自从开凿了通济渠,便由此一步步走向灭亡,托古讽今,意存劝戒。这汴泗帮虽是漕帮,但立意竟如此高远,实在难得。”
“两大帮在徐州存续九十余载,靠得自然不会只有人手。”毛贵笑笑,又道,“不过此等七绝,不入四书五经的范畴,便是州学儒生怕是也道不明出处,这番看来,朱兄弟非是儒生那么简单了。”
“我不是儒生,自然也没去过州学。”朱兴盛摇头说道,随后笑了笑,“不过世上并非只有州学才会授人以渔,也并非只有儒生才会吟上几句诗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