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们全然没料到,苏恒的话中还藏着更深的含义。 四号嘉宾紧张地抚平衣襟,感叹道:“没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 多亏了苏先生,是因为一个机缘巧合,我才能将这幅画带来参加这个节目。如果不是您,我恐怕早就把它当作无用之物处理掉了。” 苏恒心情愉悦,幽默回应:“我偏爱这类‘废物’。” 众人闻言,心照不宣地轻笑起来。 王罡适时地引导:“苏先生,既然您确认这是张大千先生的作品,按照节目流程,我们需要您给出一个估价。” 苏恒对此流程了然于心,但如何定价却让他陷入了思考。 他清楚,这幅画在系统里的评估价值高达两千八百万,而系统向来精准无误。 即便他以两百万的高价购入,也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然而,这背后隐藏着一个针对他的巧妙布局。 他怎能不利用这个机会,让节目效果更加出人意料? 张大千在当今艺术界有着重要地位,他的作品数量众多,据知现存作品就有三万余件,大多收藏于官方机构。 他的作品价值悬殊,有的可以轻松拍出数亿的天价,如那幅《千里江山图》,而普通之作则价值数千到数十万不等。 如今古董市场行情火热,加上张大千作品不断刷新纪录,那些只值数千元的真迹实属罕见。 因此,张大千画作的价格跨度极大,寻找参考价并不容易。 但这幅画的情况稍有不同,若将其视为真迹,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它模仿唐寅的风格,逼真度极高;二是它是出自张大千之手。 根据市场价格估算,其价值应在一百五十万至两百万之间。 苏恒深思片刻,决定策略性定价:“我仔细权衡过,张大千先生的声望如日中天,他的画作价值从几乙到几千万都有可能。 然而,考虑到现实情况,这幅画若以真迹论,顶多值五千元,甚至可能更少。” 他深知,不能过于低估,否则可能会激起对方的怒火,反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我给出的估价,会略低于市场平均,但绝对公正。” 苏恒缓缓说道,眼神中透出智者的深沉。 眼前摆着的画作,显然出自张大千大师的早期笔触,这一点,连旁座的几位行家也能轻易察觉。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