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并且她也不想继续去思考这些事情了。 陈向柔此时只想知道。 为什么母亲会把她的那些东西全都留给陈默。 陈向柔拆开了好多封信件。 在其中一封里,看见了那张母亲口中的那副给她带来灵感的画。 陈向柔在看了一眼后便陷入了沉默。 这幅画她一眼就看出来了,绘画者没有任何这方面的天赋,甚至也没有受过任何专业的训练。 画的很自由。 又或者说,很随意。 这幅画的确有母亲那件作品的雏形。 说是灵感来源也不为过。 但那件作品能够步入公众的视野,难道不是靠的母亲自己吗? 是她在那些线条的基础上,画出了精密完美的设计图。 就仅仅只是因为一道灵感,就把那些股份、彩旗珠宝的版权全都留给了陈默? 陈向柔看起了那封信。 陈莹妹妹。 我当初在收养陈默的时候,撒了一个谎。 在我去福利院帮忙的那段时间中。 院长和我科普了很多东西。 他说缺爱的孩子其实很好分辨。 如果一个孩子在缺爱的环境里长大,那么他的身体和大脑都会被迫地处于高强度、持久.的压力之中。 就像一根一直紧绷着的弦。 有些孩子能够感受到这些东西,并且知道这样会很累。 于是他们就会尝试着去适应。 但对于有些孩子来讲,那些东西在他们心中可以用“神圣”来形容。 他们有些人还会整天沉浸在幻想里,幻想一个父母来爱他们。 可就像钱总是会流到你们这些不缺钱的人手中一样。 爱,也总是被本就不缺爱的人获得。 所以第二种无法适应的孩子,每天活得是很痛苦的。 他们会因为一个拥抱流泪。 会因为在一个人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种爱,而为了那个和其他人拼命。 陈默就是第二种孩子。 院长说,如果我真心想收养陈默这孩子。 可以用一个善意的谎言,来抚平他心底的伤痕,给他一个有爱的童年,让他的精神世界能和其他孩子一样。 告诉陈默这孩子,他一直有一个家,他不是被遗弃的,他只是被坏人拐走了,家人也一直在找他。 院长当时和我说了很多。 院长说他最喜欢也最舍不得的就是陈默这个孩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