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圣皇饶有兴趣:“梁卿又何过之有?” “今日午门之前……” 梁渠跟着流汗,原原本本将早上开玩笑的话语复述出来。 天羽卫中,披坚执锐的蒙强听到一半,明白缘由,暗竖大拇指。 牛皮。 你带出来的兵。 前因后果话罢。 大殿静默一瞬,其后无数大笑。 “哈哈哈哈……” 圣皇俯仰,文武百官跟笑,整个天辰殿喧嚣一片,变作欢乐海洋。 监察御史无奈,看下面三个半大小子,也是莞尔。 熊毅恒、杜翰文、金小玉束手束脚,浑身不自在,还不知道发生什么。 内侍好笑解释:“上朝时,没有这般规矩。” 没有? 三人大眼瞪小眼。 殿内笑声渐止,圣皇开口:“古有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谓人臣之极!既然如此,礼部尚书。” 文臣出列:“臣在。” “今日特赐,熊毅恒、杜翰文、金小玉三人,首趾弗束,左右不拘!” 三人一愣。 内侍笑而提醒,三人紧忙下跪谢礼。 “草民叩谢陛下!” 梁渠松一口气。 不坏。 打过北庭胜仗,国威大涨,再折辱前朝余孽,举国上下喜气洋洋。 大乾余孽如此狼狈,惶惶如丧家之犬,路边一条,小孩子都能踹上一脚,岂不更是证明大顺之正统性? 三人今日之举,更在“小孩”身份上着重标记,再踢一脚鬼母教。 接连漂亮胜仗,证明大顺国力之鼎盛,小国使臣当面,不仅不丢面,更不失为春节时期的欢庆,自信,与民同乐! 实力自信,干什么都有滤镜! 甚至有人隐隐羡慕。 陛下日理万机。 正常见上一面,走走流程,哪有这般留下的印象深刻? 指不定过半个月便忘个干干净净,再记不起这武院里的三个少年,现在印象何等深刻?日后几人真当上官员,送上一份奏折,圣皇必定能回想起来,随手安排一件差事,岂不发达? 圣皇言语勉励二三,谈论武院之好,英杰辈出,释放信息。 三人同样有赏。 熊毅恒、杜翰文、金小玉千恩万谢,如释重负地退下。 他们没有意识到给圣皇留下深刻印象的概念,却隐隐觉得刚才跨错步会是件好事,没有白丢人。 有点像……彩衣娱亲? 三人胡思乱想。 其后又感慨圣皇和梁师兄关系之好,一般人肯定不敢乱开这种玩笑。 大事完毕。 各地官员上前述职,使者献礼、献舞。 南疆使者因为两国交战没来,但梁渠看到了北庭使者,倒没臭个脸,没事人一样上前祝贺,像个无情的祝贺机器。 一直开到大中午。 总管上前,宣读最后两封盘龙大诏。 梁渠竖起耳朵。 “朕膺昊天之眷命,统御八纮,曩者河西獯鬻犯边,跳梁朔漠;南荒蛮酋负险,窃据岩峒。皆赖虎贲忠勇,将士效命。今逆酋械至,献俘在迩,宜昭武功,用彰天讨。 其令:一、择仲春甲子吉日,陈俘馘于太庙,献捷于社稷,告功昊天上帝。 二,殿前司、侍卫亲军、沿边劲旅,精选骁勇,整肃军容,耀武京畿。 三、赐诸军钱绢有差,战殁者优恤其家,鳏寡孤独者所在存问…… 咨尔文武群臣!《尚书》有云:‘恃德者昌,恃力者亡。’今虽献俘阅武,实非矜兵耀武……布告遐迩,咸使知朕戡乱止戈之意。” “朕绍膺骏命,临御万方……可大赦天下:……一十二年二月廿五日昧爽前,天下罪人,死罪降从流,流已下并放;十恶、官典犯赃、劫杀故杀、谋叛已上,不用此令。 诸路见禁淹延未断公事,仰疾速结绝。 于戏!……布告中外,体朕意焉。” 献俘大阅兵! 大赦天下! 前者主要是为北庭俘虏,梁渠自然身处其中,他一早便收到消息,明天就要和大将军贺宁远一块准备,元宵节白天搞定。 换言之。 还有大场面! 配合诏书最后一句“咸使知朕戡乱止戈之意”。 点北庭南疆呢。 再不收手,继续揍你。 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