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将士阵前半死生-《我来做明帝》


    第(2/3)页

    别看袁崇焕整天拿刀子拼命,自号“朝廷将首”,此时更是负天下之望。大明九边精锐以辽镇为首。但他可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

    文官。

    他于祖大寿有提拔之恩。同时,祖家能够成为辽西,乃至辽东将门的代言人,就是因为袁崇焕给了祖大寿这个机会!关宁铁骑数部,以祖大寿麾下最多。

    袁崇焕傲然的道:“本部院要是离开三屯营城,城防立即就会崩溃。”这话说的非常自负,但同样非常的真实!

    “这几日,我看建奴攻城并不十分尽力。恐怕已经分兵抢掠周边。京畿富裕,不是辽东可比。鞑子不可能忍得住!

    你此次率部突围,第一,减少城中粮草消耗。第二,我要测试围城鞑子的兵里。第三,我等你率步卒、生力军来解围。此战最终的战场在京师。

    辽镇兵马必须赶到。”

    袁崇焕要守三屯营,并非仅仅是为三屯营中有六七万士民。而是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这是一座雄城,扼住了喜峰口的去路。他钉在这里,才能牵制鞑子主力。

    他要是退回迁安。那他就是消极避战。

    这不是袁崇焕的风格。

    祖大寿不再啰嗦,向袁崇焕行一礼,说道:“末将这就去准备。督师保重!”

    半个时辰后,祖大寿率所部三千余精骑,血战后,从东面顺利突围,去往迁安调援兵。

    …

    …

    京城。

    前任兵部尚书王在晋被大太监王承恩带领着前往昭和殿面圣。一路上心情沉重,又异常的激愤。

    孙承宗、袁崇焕误国!

    且说王在晋在天启年间,崇祯元年那也是风云人物。天启二年,广宁之战,王在晋被朝廷任命为户、工、兵三部左侍郎。

    这个职位,牛逼不牛逼?

    注意,广宁之战,不是天启六年袁崇焕和老奴打得那次。而是熊廷弼、王化贞丢掉了广宁卫。

    随后,王在晋代替熊廷弼受命为辽东经略,帝特赐蟒玉、衣带和尚方宝剑。

    时任兵部尚书张鹤鸣视察辽东回来,说:王在晋铁骨赤心,雄才远略,识见如照烛观火,肩重如迎刃理丝,但秉正不阿,人醉独醒,独臣于在晋两人耳…

    蓟辽总督王象乾:得广宁,不能守也,获罪滋大。不如重关设险,卫山海,以卫京师。

    蓟辽总督就是如今刘策所任的职位。

    所以,王在晋对于辽事,给出的建议就是:抚虏、堵隘,守山海关的方略。

    他在《题关门形势疏》中道:“画地筑墙,建台结寨,造营房,设公馆,分兵列燧,守望相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