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战端起 第四十六章:庸国后裔,齐国特使-《乱世争鸣》


    第(2/3)页

    王禳灾抬起头,眼神迷离:“打并不可怕,我只是怕,这三千将士死在这里,到最后没有人会记住咱们,我能带你们打一次胜仗,打两次胜仗,但我们的兵员在消耗,每次作战,都要死人,而对面一共要来多少万沈人,我不知道。”

    随后王禳灾笑出了声:“呵呵哈哈哈,此消彼长,就是耗,也能将咱们耗死,城池失守,只在朝夕之间,消息传不到郡城,传不到庭尧,朝堂对咱们不闻不问,我之前还托了军技司的夏藤,放鸟去送消息。”

    王禳灾站起身,他的眼睛开始放光,举起手臂:“你们知道吗,元禾王早就应该收到消息了,为什么迟迟不见增援,我这些天,一直在想。”王禳灾指了指自己的脑子。

    “但今天,我想明白了,就四个字:得过且过!一时半会,沈国吃不下平隶郡,元禾王也不想费人费力的派人来增援,你们说,割让一个郡,是不是要消化好几年,咱们都成了弃子了!没有人会想起我们,想起平隶郡!”王禳灾脸色通红。

    “不敢妄自非议王上”郑率长也喝多了,摇头晃脑的说道。

    “你们都喝多了,开……开市说,梭胡话,说虎花了……”梁钟典喝的有些大舌头了

    “没醉”康率长把头搭在几案上,摆摆手,“咱宏渊人,酒量好……千杯不倒。”

    “我不是宏渊人”梁钟典嘟囔着,“我是庸国后裔。”

    “嗯?庸国?牧誓八国之一的庸国?”王禳灾酒醒三分。

    “是……是啊,要不是那些楚蛮子,我家祖上也不至于逃难于此。”

    郑率长抱着酒坛子夸赞道: “怪不得你,你如此勇猛,原来是,是庸国后裔。”

    庸国,夏商两周时代的重要诸侯国,早在牧野之战时就亮过相“王曰: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尚书·周书·牧誓》庸国是牧誓八国之一,参加过惨烈的牧野之战,由此在西周早期的诸侯国中地位较高,庸国国君属于伯爵。

    庸国在春秋早期的江汉地区绝对是毫无疑问的强国,但在西周时期就遭到了楚人的进攻,楚子熊渠于周夷王年间“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迫使庸国归顺楚国。鲁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楚国遭了大饥荒“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师于大林。又伐其东南,至于阳丘,以侵訾枝。”

    而强悍的庸国人也“帅群蛮以叛楚”,不仅如此麇国人也“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这场大饥荒以及附庸方国的大规模反叛,很明显重创了楚国,楚人甚至不得不考虑迁都“楚人谋徙于阪高”,阪高,咱今天湖北省的当阳市,由此可见庸国以及“诸蛮”的实力虽然比不上强大的楚国,但也绝对不可小觑。

    当楚人正在谋划迁都时,司马蒍(wei四声)贾站了出来,说:我们能走,敌人也能去,不如直接攻打这些叛乱的蛮人!敌人认为我们遭受饥荒而不能出兵,所以攻打我们。如果我们出兵,他们必然害怕而回去!“蒍贾曰: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不如伐庸。夫麇与百濮,谓我饑不能师,故伐我也。若我出师,必惧而归。百濮离居,将各走其邑,谁暇谋人?”果然,诸蛮色厉内荏,楚军出师十五天,百濮就败逃而去。

    但是庸国就没那么好对付了“使庐戢棃侵庸,及庸方城。庸人逐之,囚子扬窗。”楚军对于其都城“庸方城”的进攻失败了,而且大将,子扬窗也被俘而去,此人在三天之后逃回,说“庸师众,群蛮聚焉,不如复大师,且起卒,合而再进。”这已经准备出动楚王的直属部队大打出手了,可见此次失败,楚军的损失应当相当惨重。

    楚国大将师叔(潘尪)反对,他准备诈败以麻痹庸国,楚国人假装吃了七次败仗,庸国的蛮人军队中只有裨、鯈、鱼人追赶楚军。于是庸国人疏忽了,他们认为楚国已经不足以一战了。于是不再战备。楚子,也就是楚庄王(楚国国君爵位只是子爵,王并非周天子所封,因此《春秋》仍称楚国国君为“楚子”)亲自带兵出征在临品和前方部队会师。

    把军队分做两队:让子越从石溪出发,而子贝则从仞地出发,以进攻庸国,这次出征的规模很大了。不仅如此,楚国人还找来了秦国人和巴国人助战,可见庸国的强大,要三国合力。不仅如此,见到联军气势汹汹而来,庸国治理下的蛮人们直接倒戈相向加入了伐庸大军,并且和楚人结盟,在多方势力的猛攻之下,庸国才最终灭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