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正在梁钟典义愤填膺的时候,营帐外两名驿卒走了过来。 “报,孙默百将来送战报” “报,城狱送来消息 …… 庭尧城一条长街上,马车慢悠悠的行驶着,奔向宏渊王宫。 马车上坐着一中年男子,面带困意,不停的打着哈欠,从齐国到宏渊,花费了他近两月的路程,水路坐船,陆路骑马,日夜兼程,总算是赶到了宏渊的庭尧城,但由于没有事先告知,男子现在还得去找宏渊的典客。 几百年的经营,让田齐彻底站稳了脚根,倘若没有三百多年前秦国那次大扫天下,齐国还是那个偏居东海的商业大国。 但末代齐国国军带来的教训太深刻了,使得现在的齐国,对周边哪怕是更远的地方的国家的一举一动,都十分敏感。 齐国的末代国君是齐王田建,公元前齐襄王十九年云世以后,齐襄王的儿子田建即位,由君王后掌握实权,鲁仲连多次向齐王提出富国之策,都被君王后搁置了起来,他开始游历生活。 齐国国中缺少了贤能之人,君王后重用其弟后胜以及一些不断接受秦国好处的人,田单也到赵国担任相国,齐国无人,失去了恢复和发展实力的大好时机齐王建六年,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和楚国求救。此时秦国认为,齐楚援救赵国,如果他们关系好,秦国就退兵,如果他们关系不好,我们就再进攻赵国。而且秦国又秘密的派出使者到了齐国,规劝齐王建像对待秦攻楚时一样,不要出兵援助。而且还威胁如果齐国援救赵国,那么秦国将举兵来攻齐。 于是齐王建就接受了母亲和舅舅相国后胜的意见不出兵援助赵国。 赵国请不动齐兵,又因战需粮较多,请求齐国支援粮食,但是君王后也不敢答应,怕得罪秦国。齐王田建不听周子劝说,听从了母亲的意见,于是秦军在长平打败了赵国四十万军队后,接着就包围了邯郸。 后来,楚魏合兵解了邯郸之围。秦国大将王贲在灭掉赵燕以后率军南下,以锐不可挡之势直逼齐国。在数十万秦军压境之时,齐军望风而逃,齐王田建准备到秦国去入朝称臣,后听从司马的建议调转车头返回,但是秦王又派陈驰来诱骗齐王建到秦国去,齐王因咸阳之会秦热情异常,信以为真,结果到了秦国就被软禁了,送到共地并活活饿死在那里,秦军也过关桥,取济南,攻下了齐国。 注释:庸国的地望,按照《括地志》的说法是“房县竹山县及金州,古庸国也。上庸今房县竹山县及金州也。房州竹山县,本汉上庸县,古之庸国也,昔武王伐纣,庸蛮在焉。”同样也是《括地志》的记载,说在唐代竹山县东南四十余里处有方城山,山南有城,规模较大,可能就是《左传·文公十六年》记载“旬有五日,百濮乃罢。自庐以往,振廪同食。次于句澨。使庐戢黎侵庸,及庸方城”中的“庸方城”,此城易守难攻,方城山则因此而得名。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