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常俨很是烦闷,前阵子刚赶走了个安国密探,现在又来了伙沈国刺客。 郡城这还只是络绎不绝,“好风水啊!” 宏渊国虽然有严密的户籍制度,但毕竟方法太过古朴。一般的人伪造身份证,会被一眼识破。但若是敌国间谍,通过一定的手段,就能伪造得以假乱真。 况且宏渊国的户籍审查制度,虽然是从秦国传承下来的,但现在诸子百家皆抵制法家,宏渊也不好把律法管的太严…… 这也就导致了这几年偷盗犯罪者,愈来愈多,更导致了假冒身份,逃役等行为不断滋生。 “除了当日死去的四名刺客外,还有三人在妄图混出城时被缉捕,两人反抗被当场杀死,剩下一人经过一天拷打,便将事情说了出来!” “七名刺客来自沈国,但在郡城内,亦有人予以协助!目前查到了一个算卜的巫祝,两个当日执勤的兵卒都与那刺客有联系。三人已被缉捕,都供认不讳,巫祝自称是不满郡守禁绝淫祠,两个兵卒则是受了贿赂……” 这时候,廖峰却说话了。 “此事绝不会到此为止!” …… 户籍制度: 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其有爵者乞无爵者以为庶子,级乞一人,其无役事也,其庶子役其大夫月六日,其役事也,随而养之军。——《商君书·境内》 户籍制度并不是我们现在才有,如果要追溯它诞生的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周朝,《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意思是商朝时代的先人,已经有了书册,并开始统计人头,这也是我国户籍登记制度的萌芽。 到了西周时期,户籍登记制度已经有了最初的形态,尽管还只是雏形,但已经为后世户籍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基础,根据《周礼·司民》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意思是,周朝已经出现了专门管理人口的官员,小孩长了牙齿,就要被登记入版。 不过户籍制度的真正成形,是在战国时期。献公立七年,初行为市,十年,为户籍相伍。——《史记·秦始皇本纪》 战国时期,牛耕田和铁农具使用已经得到了普遍推广,这促使了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和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井田制的崩溃和土地私有化的产生,当“民不尽力公田”时,就导致了诸侯国收缴的贡赋越来越少。 为了保证财政收入,诸侯国对于土地制度也开启了变革,由井田制开始转变为按土地亩数缴税,在逐渐转向按人头数目缴税,这就进一步促进了户籍制度的完善。管子·国蓄篇》记载:以正户籍,为之养赢,这证明了齐国也有了这种制度,而《商君书·徕民》记载:(韩魏)上无通名,下无田宅,而恃奸务末作以处,这更证明了三晋也有了户籍制度。 秦国户籍登记的主要内容。 第(2/3)页